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社会心理嬗变对戏台形制的影响—江西乐平地区明降古戏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0 10:54

  本文选题:古戏台 + 乐平 ; 参考:《中国戏曲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从社会心理出发,对乐平地区明代以降的戏台进行定性定量的形制变化研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研究戏台形制的变化,又从戏台形制的变化反证社会心理的能动力,考察社会心理的嬗变与戏台形制变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索二者之间的制衡之“道”。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擦法、资料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个案研究法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江西乐平地区明代以降戏台为研究对象,,自实地调查中获取真实戏台及民俗资料,从宗谱、县志中获取史料。在几大家族的个案中文化迁移对这一地区社会心理的冲击;在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戏台比较中研究社会心理的地域性差异。管窥社会心理嬗变对乐平地区的戏曲演出空间的影响,以及戏台在娱、祭空间中所占地位的变化,研究社会心理嬗变与戏台形制变化之间的规律,从而寻找当前社会心理下演出空间更适合的变化形制。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ge in the Ming Dynasty in Leping area, studies the change of the form system of the stage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proves the energy motive force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change of the form system of the stag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change of stage form, and explores the "Tao" of checks and balances between the two.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research, comparison, history and case study are u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Ming Dynasty in Leping, Jiangxi Province, the real stage and folklore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enealogy and the county chronicles. The impact of cultural transfer o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is region is studied in several major family cases,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psychology are studied in the stag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same period.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on the performance space of opera in Leping area, and the change of the status of stage in entertainment and sacrifice space, and the law between the change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change of stage form system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find the current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space more suitable for the change of shap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沈昕;;明清徽州祁门善和程氏宗族结构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3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4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晏景中;;论宋濂的修谱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方盛良;;文化互动:“扬州二马”与“扬州八怪”——考察清代文艺发展的一个视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张利;;嘉靖年间明朝对安南危机的处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梁大伟;;“二拍”中的商人发迹故事的叙事特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2 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商传;;元末明初的学风[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6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7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8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9 曹永年;;也先与“大元”——也先王号、年号和汗号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10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3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13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