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评价——以天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4 15:05
【摘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和民俗三类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适宜旅游开发;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不同,民俗类旅游开发风险最高,工艺美术类次之,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客体风险都很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主体风险最低。在开发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风险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Abstract]:Based on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a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Arts and crafts and folklore three ma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risk evaluation. Tianj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risk i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suitabl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different typ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risk is different, folklore tourism development risk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arts and crafts, The category of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 is the lowest; the object risk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very high, the environmental risk is relatively low, the subject risk is the lowes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ifferent typ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isk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varying degrees.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创新与评价研究中心;
【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E12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74)
【分类号】:G127;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曹诗图;胡绍华;查俊峰;;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2 梁保尔;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J];旅游科学;2008年02期

3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4 ;On Sustainable Tourism of China's World-class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3年01期

5 谭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J];生态经济;2011年02期

6 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1期

7 顾金孚;王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8 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生态法范式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夏梦;王浩;华予;陈晓晓;;废弃石宕口景观改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以新昌小寺岙石宕口景观改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2 代俐;;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以黑水卡斯达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3 吴源;;祁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美琴;贾鸿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探——基于开发新类型下的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江沛;陈雄;;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和保护[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艾琳;卢欣石;;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J];草业科学;2009年09期

7 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8 郭玉军;唐海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人权保护研究——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卢衍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吴金英;;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海霞;曲守璐;;大明宫5A级景区综合评价及建设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周连华;;2004——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丽君;基于资源概念的旅游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廉洁;剧场类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阚玉丽;非物质遗产视角下孔子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树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杭州船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文文;体验视角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代凌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海红;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成炳;遗产类主题公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翟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峰;夹缬手工艺的数字化模拟与保护[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田美蓉,保继刚,教授;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陈勇;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马木兰;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张瑛;高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行政管理研究——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胡绍华;;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闫秦勤;曹诗图;阚如良;;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及保护传承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0 龙红;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金孚;王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2 何景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J];旅游学刊;2010年06期

3 应舒;;需求角度下南京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4 李亚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必要性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1期

5 赵雪影;刘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与方式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7期

6 梁维;李威;;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7 荣浩;;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1期

8 马佶;;对“东西方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9 陈海明;顾良智;陈芳;;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因素研究——基于品质屋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邢盼盼;;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基础、路径及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朝枝;郑艳芬;;文化遗产旅游影响监测:国际经验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维亚;;基于WebGIS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公众参与管理模式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军;文化遗产意识与文化遗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宋新潮;文化遗产旅游有干头[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莉;澳门文化遗产旅游的三维价值与提升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鲁芒;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出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记者 王庆芳;我省发放千万元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券[N];石家庄日报;2009年

6 多办;加旅游委促进文化遗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上海市松江区商旅委 李萌;怀旧消费、情感产业与文化遗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王洁平;以敬畏之心做好文化遗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4年

9 周晓平;澳门力推文化遗产旅游[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陶永福 曹月柳 记者  潘国义;黄龙溪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N];成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圩;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的中西方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丽娜;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层旅游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吴宗岳;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3 余燕伶;后现代视野中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康俊香;供需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刘香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战略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玲珍;我国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协调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张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齐齐;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10 彭小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2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22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