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哈尼梯田遗产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演变——以云南元阳全福庄中寨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4 21:18
【摘要】:以2013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内的乡村聚落景观——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全福庄中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GIS制图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尼聚落景观的组成要素与内部结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1)哈尼聚落景观的边界以实际存在的树带和树门来分离精神世界里人和鬼魂的地域空间;聚落内部受地形和血缘关系影响形成组团式结构,传统民居以蘑菇房为代表;2)聚落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要素——用于祭祀和祈福的寨神林、用于娱乐和晾晒粮食的磨秋场以及用于生活取水和祭祀的水井,它们体现了哈尼族崇拜自然的宗教文化体系;3)哈尼聚落景观的空间格局具有森林在上、村落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贯穿其中的特点,聚落的选址正是基于景观空间格局与适宜人居和便于到达梯田耕作的特点选定;4)哈尼聚落景观在空间演变方面具有独特的分寨和"地名连名"制特点,聚落用地在50 a间扩大了近10倍,而蘑菇房的周边和内部结构则出现了多向演变的趋势,其中现代砖混房屋的比例正呈急剧增加趋势;5)哈尼聚落景观作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组成要素之一,在维系遗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传承与保护哈尼聚落景观成为当务之急,未来应注重聚落空心化等的研究。
[Abstract]:Taking th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in Honghe Hani terrace cultural landscape area, which was listed as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in June 2013-Quanfu Zhuangzhong village in Yuanyang County, Honghe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and GIS cartographic analysis, etc. The composi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the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of the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is separated from the human and ghost space in the spiritual world by the actual tree-belt and the tree gate, and the settlement interior is affected by the topography and the blood relationship to form a cluster-like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 houses, represented by mushroom houses, have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sacred forest for sacrifice and blessing, autumn ground for recreation and drying of food, and water and sacrificial wells for living and sacrificial purposes. They embody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system in which the Hani people worship nature. (3)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 in the upper, the village in the middle, the terraced field in the bottom, and the water system running through it. The site selection of settlement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and suitable human settlements and easy access to terrace tillage. The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spatial evolution and the system of "place names connecting names". The settlement land increased nearly tenfold in 50 years, while the surrounding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mushroom house showed a trend of multi-direction evolution. Among them, the proportion of modern brick and concrete houses is increasing rapidly. 5) a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of the Hani terrace, the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heritage. Therefore, how to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Hani settlement landscape becomes an urgent matter,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settlement hollowing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03)
【分类号】:K928.7;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随;龙花楼;张小林;乔家君;;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2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3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李伯华;胡最;;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4 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5 房艳刚;刘继生;;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6 龙花楼;邹健;李婷婷;刘彦随;;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7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郭仕利;刘运伟;;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8 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年03期

9 张凤太;邵技新;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生态优化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9年05期

10 陆玉麒;云南哀牢山的梯田景观[J];热带地理;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萍;汤庆新;张保华;;基于GIS和RS的山东冠县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姜艳苗;李春涛;;生长空间构建技法应用研究——以农业生态产业园规划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张毅川,王振起,乔丽芳,姚连芳,焦涛;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5 张华如;;现代都市农业公园规划建设有关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6 翁有志;丁绍刚;;国内乡村景观规划文献研究分析与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仇恒佳;卞新民;姚剑亭;冯金飞;;环太湖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8 夏健;王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农村聚落形态演化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9 章广明;;苏南丘陵地区乡村景观特色与保护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10 李春涛;陈海玲;刘鸣;;共生机制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滁河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亦锋;;新农村建设视角的江苏省镇域景观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忻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梅;陈祖琨;鲁法庭;魏宁颐;;哈尼族医药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宇;谭本玲;;支系多样性与民族共同性——以红河州哈尼族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伟;;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初探[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7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姚亦峰;;新农村建设视角的江苏省镇域景观规划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宿天彬;王天青;孔德智;;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与住宅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芳恒;;论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的应有地位和作用[A];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齐增湘;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舒波;成都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方豪;村庄景观整治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莉;徐州城市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少武;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顾巍;基于MIS与GIS集成的昆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峰;张义丰;党蓉;;我国山区乡村生态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陈玉福;;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载田,刘沛林;南岭山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4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5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6 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4期

7 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6期

8 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9 J.S.罗 ,林超;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的理论[J];地理译报;1986年01期

10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中心主任 刘彦随;[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彦随;[N];人民日报;2010年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刘彦随;[N];人民日报;2011年

4 刘彦随;[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茂英;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5年

2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颖杰;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祖庆;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高永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绍文;哈尼梯田——蛮荒高原的乐章[J];时代潮;1997年08期

2 朱苗全;;元阳哈尼梯田,,一部神奇的农耕大书[J];风景名胜;2008年04期

3 彭鸽子;红河谷中的哈尼梯田[J];绿叶;2004年04期

4 沙平;;高山流水孕育出的“大地雕塑”[J];丝绸之路;2009年21期

5 安然;哈尼梯田时光凝固的生命方式[J];风景名胜;2004年03期

6 王洪伟;;大地雕塑——红河哈尼梯田[J];中国地名;2006年12期

7 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8 史军超;;一个活的遗产 哈尼梯田的秘密[J];风景名胜;2006年11期

9 张朝霞;;云南元阳梯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J];大自然;2011年04期

10 江南;;美丽的民族符号:哈尼梯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史军超;哀牢云海中的大地雕塑[N];云南日报;2007年

2 蔡毅;行走与思索[N];中华读书报;2006年



本文编号:2122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22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