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乡村旅游和谐度评价
[Abstract]:Rural tourism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rural areas, the protection of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and so on. In the tid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harmony degree is established (this system includes thre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layers: state layer, harmonious layer and trend layer, which also includ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etc. Using th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and projection pursuit, taking Yuan Jia Village in Liq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harmony degree of rural tourism of Yuan Jia Village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asp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ural tourism of Yuan Jia village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f Yuan Jia village.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1XGL019) 陕西省西安市科技计划[编号:HJ1110(3)]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白先春;凌亢;郭存芝;;和谐城市化及其测度理论体系[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2 王瑞娜;;城市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度[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3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娟;;合肥与南京、武汉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甄翌;康文星;;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4 郭进辉;孙玉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池自英;谷存昌;;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的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力度评价[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曹新向;;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8 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9 李朝洪;崔涛;;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推进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10 王群;杨兴柱;章锦河;;国内旅游地水环境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雅;;从熵权角度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曹步霄;;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树进;王晓蓉;;休闲农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5 谢爱良;朱孔山;;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旅游发展和谐度评估[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有绪;陈秋华;;休闲农业低碳园区模型及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5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蔡君;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韩哲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系统分析与整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李维余;四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晓枫;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会霞;新兴旅游目的地成长驱动因素及其成长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冯璐;云台山地质公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韩禹兵;基于游客感知的郊区旅游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清雨;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连杰;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城市经营良性发展[J];城市;2004年06期
2 王富玉;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3 刘胜康;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5 白先春,朱龙杰;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6 刘钰,徐锦贤;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理论思考[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7 杨伟民;对城市化的再认识及推进城市化的若干设想[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8 张静;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2期
9 宋长权,崔庆忠;鞍山地区地质、气象及水文特征分析[J];吉林水利;2004年04期
10 李忠杰;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123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2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