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Qiandongnan prefectur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introduced,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 wa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10 yea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
【基金】:2015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759号)
【分类号】:F299.27;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夏焰;崔玉平;;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量化评价[J];重庆高教研究;2016年05期
2 龙肖毅;张咏梅;;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交互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李茂林;刘春莲;;西部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4 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戚瑞静;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莲;李茂林;;黔东南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苏勇军;邹智深;;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浙江省11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04期
3 魏斌;林丽波;;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5期
4 徐超;宋奇;郑均林;孔德金;齐会民;;蔗渣碱氧预处理及酸解转化乙酰丙酸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5 李琦;;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成都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7年13期
6 李园菲;孙文生;贾静涛;周耀利;;乡村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02期
7 王雪;杨存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01期
8 王建梁;姚林;;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检视与反思[J];重庆高教研究;2017年01期
9 李玲;;浅析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J];城市地理;2016年10期
10 周蕾;王冲;贾志永;;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白湘瑜;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旅游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史小娟;江苏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马宁;山西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宗素涛;安徽省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采青;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杰;黄政;王振辉;;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夏焰;崔玉平;;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12期
3 侯培;杨庆媛;何建;闵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钟秉林;;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01期
5 王洪才;;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一面镜子——潘懋元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孙伶俐;;贵州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卢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度”评价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8 孙乾坤;李豫新;任凤;;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7期
9 马鹏媛;米红;;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10 李春平;张二勋;段艺芳;卢俊方;;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记军;河南旅游产业增长极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宁;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分析及其前景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茜茜;城市旅游与西部城镇化关联的个案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勾佳;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红;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章智涛;旅游资源禀赋下的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淑婷;2008奥帆赛对青岛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艳芳;黄山市旅游业的就业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孙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元海;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2 杨婕娱;;农村社区与农村社区市场的协调发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黄选平;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J];开发研究;2000年01期
4 赵秀梅;;科学规划 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之路[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5 富立业;;旅游业与我国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苏杨;旅游与环境的矛盾和谐分析[J];生态经济;2001年11期
7 彭涛;试论“三个文明”一起抓[J];商业经济;2005年02期
8 陈颖;;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J];现代商业;2008年09期
9 马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年01期
10 沈雁君;;对我国教育与经济非协调发展现象的分析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建立和实施“帮传带”制度 促进律师整体协调发展[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黄文朝;;坚持“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谭果骁;;对我国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柳林;刘兆德;;东部沿海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春华;;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编号:2123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2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