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与比邻省区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24 18:35
【摘要】:依据近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近3年的截面数据,对河南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周边6省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1)河南旅游起步较晚,2003年以前发展相对较慢,之后进入加速增长期,且呈现出独有的"四六结构";(2)河南省国内旅游发展远高于入境旅游,这与河南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有关,可以说具有发展国内旅游的天然优势;(3)河南处于中部塌陷区,航空机场和客运量相对较低,入境游客东西辐射落地人数较小;铁路、公路运输客运量大,但国内外省区游客过境量大、落地游客少,国内旅游以本省游客为主.要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关键是:(1)加强机场建设,促进入境游客东西输送的落地人数增加;(2)推出更方便的火车和汽车换乘方式,延长国内游客河南落地旅游和滞留时间.
[Abstract]: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nearly 10 years and the cross-section data of nearly 3 year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omestic tourism and inbound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x neighboring provinces and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Henan tourism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developed relatively slowly before 2003, then entered an accelerated growth period, and presented a unique "four or six structure"; (2) the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inbound tourism, which is related to Henan's large population. Tourism resources are abundant and transportation location is superior, which can be said to have natural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domestic tourism; (3) Henan is in the central subsidence area, the air airport and passenger volume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fall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railway, The volume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by road is large, but domestic and foreign provinces and regions have a large amount of tourists crossing the border, few tourists who land on the ground, and the domestic tourism is dominated by local touris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tourism, the key points are: (1) to strengthen the airport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landing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from east to west, (2) to introduce a more convenient way to transfer trains and cars, and to extend the landing tour and stay time of domestic tourists Hena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苏建军;孙根年;王丽芳;;1982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2 孙根年;张毓;薛佳;;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3 陈佳平;;中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河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4 李海建;梁留科;;基于区位分量的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5 闫喜琴;;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中原旅游的区域合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伟红;曹新向;苗长虹;;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7 曹新向;苗长虹;;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J];旅游学刊;2009年02期

8 孙根年;侯芳芳;;旅游消费增长对拉动国民消费的贡献:以浙江为例[J];旅游学刊;2010年10期

9 陈彦光;;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地缘政治格局成因和影响的历史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河南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2 熊明均;郭剑英;;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3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4 林明水;谢红彬;陈文虹;;近十年来福建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蔡静;黄建宏;;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SSM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郑鹏;马耀峰;王洁洁;李天顺;;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陕西省国际旅游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7 张广海;刘真真;;中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空间格局[J];改革与战略;2013年01期

8 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9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晋迪;胡巧娟;;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10 毕丽芳;马耀峰;苏醒;;西北地区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娜;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及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双利;河南省旅游产业在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的竞争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宁宁;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市场拓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娜;哈大高铁项目建设对大连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殷静;入境外国游客在中国20个城市的时空分布与行为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云;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霄;赴华外国游客行为空间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郭琴;广东省入境旅游时空演变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9 叶如清;杭州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与转移特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吴黎围;重庆市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发布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J];北京统计;2003年06期

2 孙尚清;旅游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财贸经济;1991年03期

3 依绍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4 孙根年;国际旅游支付方程、支付等级与旅游偏好[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5 王丽;石培基;;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6 周玉翠;韩艳红;;我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7 王煜琴;王霖琳;李晓静;张禾裕;;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8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9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10 汪宇明;高元衡;;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红茹;豫陕鄂毗邻区旅游联动发展分析与战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连琴;;河南山地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2 陆欢;刘金辉;;河南内乡县发现“地下长出来”的建筑[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6期

3 浩淼;专著《新石器文化与夏代文明》出版[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4 李寒停;;快乐读者杯 七月进中原——记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河南分站赛[J];钓鱼;2009年15期

5 李志刚;;河南农信社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J];经济师;2011年09期

6 牛冬霞;;河南旅游业发展的资源特色及发展趋势[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4期

7 姬汝茂;;河南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前沿;2009年07期

8 王楠;;旅游投诉与旅游服务质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金丽娟;;鄂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8期

10 张慧;;福建省自驾车旅游市场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柏林;;安徽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观和公园建设思考[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2 钱静;;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北京市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3 阮跃东;;河南旅游景区协同营销策略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强;;河南旅游业的现状及旅游强省的几点建议[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5 朱喜梅;焦春;;河南省滑雪体育旅游业市场开发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长坡;;基于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河南省工业旅游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8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9 边艳;;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宋国晓;;浅论中原古建彩画与官式彩画的异同[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宏胜;软环境改进的对策建议[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常委、秘书长 罗佳明;加快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李兆举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河南:路过家门口 争搭顺风车[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特约通讯员  刘灿利 王韬;河南省文物局召开省直文博单位会议[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史钧;河南:特色庙会闹新春[N];市场报;2008年

6 张明灿邋李兆举;国际佳丽七嘴八舌说河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张明灿邋李兆举;河南旅行社力推短线游[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韩明星邋记者 孙中杰;河南“农家乐”挂上了“星”[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河南风景区未编规划不得新建项目[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年底前实现刷卡服务[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史学楠;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雯;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曾永平;南宁市观光休闲农业现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娟;论现代中式快餐业的品牌塑造[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卢俊莉;河南省旅游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王国涛;旅游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郑洁;河南省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俊;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俊锋;清代河南会馆的空间分布和建筑形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林梅;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2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42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