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福建省农村客源市场出游潜力区域差异与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16:45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自然裂点法对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潜力进行测算与空间聚类。研究表明,经济水平与对外联系、就业与教育和旅游接待水平是主要影响因子,经济水平与对外联系对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意愿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福建省县域农村居民出游潜力呈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出游潜力较强及以上区域集中在近海地区并呈现"6个极点、2大集中区"的特点;出游潜力较弱及以下区域集中在武夷山脉东侧和东北部县市;出游潜力一般区镶嵌于前两者间。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市场拓展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natural crack point method to estimate and cluster the travel potential of county rural resi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level and the external relations, the employment, the education and the tourism reception level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economic level and the external relation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nty rural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travel in Fujian Province. The travel potential of county rural resi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is decreasing from the southeast coast to the northwest inland. The tourism potential is stronger and more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offshore areas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x poles and two concentration areas". The weak potential and the following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side of Wuyi mountain vein and the northeast counties and cities, and the general travel potential areas are inlaid between the former two areas.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market expansion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中国旅游研究院优奖计划课题资助项目(编号:YJKT2013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基金项目(编号:12YJA790049)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慎丽华;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朱斌;周凤杰;;浅谈开发农民旅游市场[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3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单勇兵;章锦河;;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4 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5 张安,万绪才;南京国内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决策行为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郑海燕,保继刚;广东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7 赵英丽;;新时期居民国内出游力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8 吴丽霞;赵现红;;基于出游力的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分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9 刘小英,陈怀录,蔡迪花;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浅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10 李炳武;;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与经营策略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雨莲;陆新文;;合肥“四区三县”农民旅游市场实证研究——兼与农民旅游市场乐观论商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刘笑明;李同升;;农民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以邯郸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3 苏志平;;江苏省农村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地区差异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潘长宏;张勇;;农村居民出游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6 朱斌;周凤杰;;浅谈开发农民旅游市场[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7 唐德彪;马莹莹;;怀化市民的旅游行为偏好分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8 李志飞;丁黎明;;青年旅游者乡村游购买决策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9 张圆刚;程静静;;农民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陈高攀;王欣蓓;刘迎迎;赵荣;陈忍;郁静;;安徽省农民旅游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韦志慧;;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周国忠;郎富平;;农民旅游者出游特征及激励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险峰;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秋阳;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琰;库布齐沙漠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10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潘君斌;浙江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田淑霞;城乡交错带农民旅游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曾荣;广州入境旅游特征分析与市场开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滕琳;白领生活形态与旅游消费行为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徐瑞;上海市居民休闲消费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隽;基于旅游动机的农村居民出游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笑明;李同升;;农民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以邯郸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2 潘长宏;张勇;;农村居民出游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邸建亮;;京郊农民旅游消费升级[J];数据;2008年03期

4 孙安彬;现代旅游营销理念[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5 曹扬;;基于农民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J];西部论坛;2010年01期

6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转型期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7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8 钟士恩;张捷;任黎秀;张宏磊;王岚;周强;;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3期

9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10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郝迎利 实习生 耿媛媛 陈华;[N];西安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巧玲;段云霞;杨彦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8年06期

2 王辉;张东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性差距研究[J];中州学刊;2010年04期

3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邵川;;徐州农村经济区域差异分析[J];甘肃农业;2009年11期

5 张涌;马小丽;;收入分配角度分析效率与公平[J];现代商业;2010年27期

6 邓吉祥;程叶青;张阳生;;21世纪初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3期

7 张瑛琦;;区域农村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0年11期

8 苏静;;基于聚类分析的河南城乡一体化区域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9 黄应绘;;中国城乡差距的区域差异量化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5期

10 杨德勇;吴琼;;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湘;魏泉源;魏秀英;肖俊华;陈晓夫;董仁杰;;农户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案例分析[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艳华;王家传;;中国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1-2006年[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孟新华;;发展能源林,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继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科技需求与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巧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培育[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6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贾鹏生;;南阳市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思路与建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马丽斌;赵蕾;;从中国消费城市化、超城市化农村谈起——农村经济发展的另类证明[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金瑛;李艳平;胡小琪;崔朝辉;何宇纳;马冠生;;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素摄入充足状态关系的分析[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晓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道佳;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N];中国信息报;2004年

2 记者  田新元;最佳雇主呈现区域差异[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记者 洁芳;《拖拉机交强险费率方案》出台[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4 记者 张雪峰;明年1月起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N];重庆日报;2006年

5 记者 锦秀 霜红;我市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N];大同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杨碧蓉;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N];桂林日报;2006年

7 张苏民;我省参合人数已达421万[N];海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范武平;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启动[N];武威日报;2006年

9 张俊德;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N];张掖日报;2007年

10 王佳伟邋本报记者 郭莹 张海涛 姜忠孝;雪中送碳[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D];浙江大学;2007年

4 林子波;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6 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龙新民;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舒展;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政府补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云霞;不同区域农民非农收入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杨少梅;河北省农村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刘显全;试论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俞文杰;中国私营企业“家族化”经营区域差异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袁岳驷;中国民间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怡;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洪敏;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朱锦秀;论区域创新对区域差异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郑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丽娜;我国农村健康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4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