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养生旅游概念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01 16:47
【摘要】:中国"养生"与国外"wellness"哲学理念的对接是分析养生旅游概念的基础。国外养生旅游概念以穆勒和考夫曼所下定义最为典型。国内养生旅游概念依据定义的重心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关系定义、融合定义、目的定义、主题定义,但存在"二次解释"的缺憾。根据国内外养生(wellness)哲学理念分析,养生旅游可定义为:个人以整体观为指导、以预防疾病、保有健康为目的,前往异地所进行的暂时性体验行为。养生旅游与健康旅游、医疗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养生旅游与医疗旅游同为健康旅游的子集;养生旅游以预防为主,医疗旅游以康复为主;养生旅游的消费群体多为健康旅游者,而医疗旅游的消费群体以治疗型旅游者为主;全球化背景下,养生旅游与医疗旅游存在交集。
[Abstract]:The docking of Chinese "health" and foreign "wellness" philosophy is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health-preserving tourism. The definition of health tourism abroad is the most typical by Muller and Kaufman. The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finitions: relationship definition, fusion definition, purpose definition and theme definition, but there is the shortcoming of "secondary explan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wellness) philosophy at home and abroad, health tour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temporary experienc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who travel to different places in order to prevent disease and maintain health. Health care tourism and health tourism, medical tourism is not only related, but also different: health tourism and medical tourism are the subset of health tourism, health tourism mainly to prevention, medical tourism mainly to rehabili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health tourism and medical tourism are intersected.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F59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2 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3 周作明;;中国内地养生旅游初论[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伦富;;山岳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张蕾;周秉根;张静;陈建业;何俊杰;潘金宝;刘向阳;;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刘芹英;郑晓辉;黄云涛;;福建省龙岩市发展养生旅游的资源条件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4 黄晓莉;;亳州市养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4期

5 林轶;;东南亚养生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6 蔡敏;梁韬;张乐;吴攀龙;朱洪;;海南省五指山市发展医疗养生旅游产业的探究[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7 傅昭;;太湖源生态养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以安吉县杭垓镇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12期

8 洪贞;;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旅游顾客行为意向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12期

9 张文磊;;乡村养生旅游目的地的类型与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10 汤云云;陆林;;黄山市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红波;;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泽平;;山地型地区养生旅游产业集群培育路径探析——以黔江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戴忱;周文;何常清;;以生态资源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的规划策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4 黄伊乐;;宜兴紫砂壶产业的养生旅游产品设计[A];全国慢旅游与慢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翁美英;关于以《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刘甜甜;中国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陈骏荣;中药配合情志调摄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综合康复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伟俊;武义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朱婷;养生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浏;彭祖山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斯迪;黑龙江省养生旅游市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周波;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8 王俊青;楼观台景区道教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陈心宇;黑龙江省休闲旅游开发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10 樊荣明;桃花岛养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田广增;;我国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任占敏,常淑华;《黄帝内经》养生、康复思想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陈雪婷;徐淑梅;由明远;;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养生旅游[J];北方经贸;2008年02期

4 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5 吴登梅;;旅游也可养生[J];粮食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6 刘德谦;;不要混淆了“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7 石海兵,刘继平;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中西自然观的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w鸞J];齐鲁学刊;2002年02期

9 郭盛晖;空气负离子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1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