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体验经济时代的节日遗产旅游:问题与经验

发布时间:2018-09-01 16:50
【摘要】:节日遗产在当代中国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其本身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样,极具旅游价值,而且作为节庆或节事旅游形式,也是旅游开发最常用的框架和名头。本论文围绕作为旅游开发对象的节日遗产是否能得到合理的保护、"政府办节"语境下如何进行节日的旅游开发、展演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式在节日遗产旅游中的实际运用等问题,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节日遗产的旅游利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评析。
[Abstract]:Festival heritage is more and more regarded as a kind of tourism resour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not only carries various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of great tourism value, but also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rame and nam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 form of festival or festival tourism.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ether the holiday heritage, which is the obje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be reasonably protected,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holida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overnment-run festival". As the main way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xhibition is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ses of tourism utilization of festival heritag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文化的村寨依托与保护研究》(12BMZ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122;F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刘锡诚;;“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晓萍;李芳;王尧;林晶瑾;;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的再认识[J];旅游研究;2009年01期

4 陈昌茂;试论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行为[J];理论月刊;2003年09期

5 邹统钎;李飞;;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的“爨底下模式”[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6 刘晓春;民俗旅游的意识形态[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7 刘德谦;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J];旅游学刊;2005年02期

8 张晓萍;;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价值——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商品化[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5期

9 李昕;;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合理性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10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民族遗产;2008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爱平;;四川羌寨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前台、帷幕、后台”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陈超群;罗明春;钟永德;;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邓许红;魏世勇;;文化旅游的变异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4 苏洪文;;论场域作用下舞台真实的产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5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杨利慧;;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民间传统的重构——以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高芳;;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关系辨析——以《云南映象》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8 曹国新;;大众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9 余向平;;会展产业链的结构及其产业延展效应[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10 郑凌燕;;基于SWOT分析的会展旅游之对策研究——以浙江宁波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群;;现代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杨红;;盐业古镇——仙市旅游营销策略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4 韩炜;;国内外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江金波;;论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市场运作——基于广州乞巧文化节旅游开发的实践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九霞;;族群间主客互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徐赣丽;;黄姚古镇文化遗产的形成、保护与开发[A];《民族遗产》(第2辑)[C];2009年

8 朱以青;;生产技艺的生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视角[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薛晖;;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的保护对比与分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2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思敏;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D];上海大学;2011年

6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陈勇;风景名胜区发展控制区的演进与规划调控[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书立;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利用与改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楚珊珊;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蔡朝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贵彦;湘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超群;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春;大力开发我国“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周红;;民族文化产业化中的社区主体建构——以鹤庆县新华村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朱佩军;旅游节庆是都市旅游的生力军[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4 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5 王杰;;民歌与当代大众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吴建伟;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浅议[J];当代贵州;2003年04期

7 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郭伟;上海节庆旅游的发展对策[J];技术经济;2001年02期

9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苑利;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 顾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平;吴水田;;对红色旅游节庆若干问题的思考——以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为例[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2 宁颖;;基于增权理论的旅游节庆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3年08期

3 ;中国旅游节庆年历[J];风景名胜;2008年01期

4 ;2012云南省各州市10-12月旅游节庆表[J];云南画报;2012年05期

5 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朱仁洲;;江苏旅游节庆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1年09期

7 王建军;;确立新目标 实现新突破——无锡旅游振兴发展和“旅游城”建设工作纪实[J];太湖;2010年04期

8 ;云南旅游走进“合”时代[J];云南画报;2013年04期

9 桂泉;特色旅游:水涨船高正风流[J];丝绸之路;2003年02期

10 ;2009年《旅游研究》总目录[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际星;;浅析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方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吴清波;;政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余姚市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7 傅文伟;;评析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几个误区[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骆焉名;连好宝;骆焉名;;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市调研旅游市场和价格问题的汇报[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宝泉;;让延安红色旅游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论延安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平;突出特色培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N];赤峰日报;2006年

2 喻学才;旅游节庆需要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耿闻;“旅游诚信”促旅游腾飞[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王大悟;旅游节庆需要怎样的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胡文佳 浙江记者站 陈伟国;宁波:以旅游节庆增强综合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旅言;2006年全市旅游收入达23.8亿元创税1.1亿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8 贾嫣娜 李军;17城市角逐“婚庆旅游节庆第一城”[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俊琦邋通讯员 胡文佳;旅游节庆,甬城又一靓丽名片[N];宁波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范丽萍;“依托旅游景点,吃上旅游饭”[N];山南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薛艳;上海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雪英;区域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陆英;推进上海嘉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水琴;浙江省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晓君;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姚海琴;大众参与非专业类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晟;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尤慧;南京旅游节庆品牌诊断和塑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1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