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7 16:29
【摘要】: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效益函数g(x)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g(y)均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②2001年以来,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态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③2003年的"非典"对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T)、"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C)及协调发展度(D)3个指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3个指标总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and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from 2001 to 2012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 Since 2001, the coordinated state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has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has shown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After 2006, it has entered a goo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3. The effect of SARS in 2003 o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T), "tourism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C)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D) three indicators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but the overall three indicators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the change trend is basically the sam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模式研究”(09LZUJBWZY 009)资助
【分类号】:F59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耀宇;崔峰;;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测度及分析[J];旅游论坛;2012年02期

2 耿松涛;谢彦君;;副省级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3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4 庞闻;马耀峰;杨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以上海、西安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12期

5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期

6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7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8 石惠春;刘鹿;汪宝龙;刘伟;;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可佩;周萍;;我国东部十大城市生态环境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门可佩;周丽;;江苏区域经济的熵值评价和灰色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3 门可佩;周丽;鲜丽华;;江苏粮食安全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4 黄强;陆迁;赵学平;;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5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张侠;亢翠霞;刘珊;;山东省寿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7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9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10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玉龙;付川云;;城市冰雪路面交通运行安全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新莲;;基于熵理论的新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国明;郭翔宇;刘燕;;黑龙江近三十年来耕地集约利用的历史考察[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玲;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风险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磊;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贾改凤;新疆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唐燕萍;基于熵理论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爱民,查良松;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旱、洪涝灾害时序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秦耀辰,刘凯;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4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郑芳;陈田;侯迎;季小妹;李飞;;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6 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7 杨永春,曾尊固;兰州市地域结构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8 ;笔谈: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9 郑度;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10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覃从军;武汉地区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宏;周应恒;;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及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云南省的实证[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孙燕;满强;;基于生态和谐的城市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3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4 陈晓毅;;基于熵值法的广西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黄黎真;;基于灰色关联度统计分析的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7期

6 周宇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7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10 罗勇兵;赵毅;;我国四直辖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良民;杨俊中;;略论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2 刘树华;;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国政;;论循环经济与青海省牧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陈翠华;;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促进小水电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6 张友;肖红波;;基于“流域心态”的生态保护博弈分析——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为个案[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胡娜妮;;走出民营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尴尬局面[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小芊;;国民休闲计划与乡村旅游发展——兼论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显顺;;浅谈西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云港市连云工商分局 李春翔;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交融并举[N];宜兴日报;2010年

3 连云港工商行政管理局连云分局局长 顾红军;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刘伟民;青海质监部门用标准助推旅游经济发展[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姚闻;加快旅游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扩大就业战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记者 孟凌声;辽宁省政协建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陈宏伟;未完的行程[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刘树华;实现西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林孟;温州四大楼盘荣获金奖[N];温州日报;2006年

10 李影;遵义市工商系统多举措助推旅游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姜钰;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王江炜;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长义;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李湘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强;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书转;“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从银;民勤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4 周江;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宁宇;延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简惠英;旅游经济总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7 李冠英;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郭潇;在线评论对旅游预订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萌;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 刘凤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8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28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