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居民感知的古村落声景变迁及影响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7 16:31
【摘要】:地方景观是地方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其中声景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现有的景观变迁研究多从土地利用变迁、视觉景观变迁等视角切入,忽略对地方声景的考察和关注。本文从居民感知的视角出发,以皖南古村落宏村为案例,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古村落旅游地的声景变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1)宏村的声景变迁可划分为原真性声景阶段、过渡声景阶段和旅游新声景阶段;(2)古村落声景构成要素在旅游发展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局部区域自然声景被导游讲解等现代人为声景所掩盖;(3)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究居民对声景感知的维度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将居民划分为声景感知极弱型、声景感知一般型、声景感知强烈型3种类型。
[Abstract]:Loc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ocal attraction, in which acoustic scene play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rol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landscape change 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change, visual landscape change and so on, neglect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attention to the local acoustic scen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takes Hongcun village in southern Anhui as a case study,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sound scene and its impact on ancient villages' tourist destina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e changes of sound scene in Hongcu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original sound scene stage, the transition sound scene stage and the tourism new sound scene stage; (2)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mposing elements of the sound scene of the ancient village. The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is that the local natural sound scene is masked by tour guides. (3) the dimension and difference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sound scene are explored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residents are divided into very weak type of sound scene perception on this basi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ound scene perception: general sound perception and strong sound scene percep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村落旅游地声景变迁的特征及机制研究”(41401156)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声景变迁及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TYETP20150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历史街区的声景优化研究”(16GLC071)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乡村旅游[J];华夏星火;2008年04期

2 李登求;欧阳冰云;;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J];建筑;2009年24期

3 白芸;;安徽古镇:宏村景象之二[J];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06期

4 汪菊媛;吴晓锋;;两提建议护宏村[J];江淮法治;2009年13期

5 周永红;;行走在西递、宏村[J];丝绸之路;2011年15期

6 余兆禄;;如画宏村[J];科学与文化;2012年07期

7 蔡群;碧波月夜宿宏村[J];旅游;2001年03期

8 张咏;;黄山·宏村游记[J];爱车;2006年07期

9 ;梦想照进现实之——画意宏村[J];数码摄影;2008年09期

10 朱单群;;浅议民俗文化在宏村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骁鸣;;旅游收入分配漏损的比较分析:以西递—宏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伟英;;西递、宏村保护和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婧;《宏村·阿菊》:中坤集团的演出布局[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许超众;不是宏村,胜似宏村[N];合肥日报;2013年

3 格斯特;宏村:走向和谐[N];黄山日报;2005年

4 叶三武;宏村 人和自然结合的典范[N];黄山日报;2007年

5 江志伟;活着的西递、宏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田海英 赵苑苑;黟县宏村镇加大水系环境保护力度[N];黄山日报;2010年

7 章轲;中坤首发社会责任报告宏村模式受推崇[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8 邓大泉 钱卫民;余福来和他的居善堂[N];黄山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史延廷;闯出旅游品牌的徽州小乡村[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闫冲冲;“宏村模式”破解世界难题[N];黄山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智;安徽宏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2 鲁政;皖南宏村遗产保护的调查与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3 张红霞;宏村古村落游憩价值及其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价值评估[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悦;皖南古村落地方芭蕾与地方意义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8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28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