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数据
[Abstract]:Tak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unction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reasing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average year of 1995-2011, and the typ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gradually jumps from extreme maladjustment to high quality coordination state. The mode of growth has changed from the lagging type of tourism economy to the type of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clos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BJY1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29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2D051,13D028,13E027) 2013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学校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分类号】:F592.7;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杨智勇;吕君;;内蒙古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罗文斌;汪友结;吴一洲;吴泽斌;;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12期
4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6 孙乾坤;李豫新;任凤;;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7期
7 钟霞;刘毅华;;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年05期
8 庞闻;马耀峰;唐仲霞;;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10 李雪丽;张振国;;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6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8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9 陈基纯;陈忠暖;;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10 魏键;周石鹏;;我国区域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协调度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周永广;温俊杰;;基于信息熵权TOPSIS法的城市商业街业态布局与竞争力研究——以杭州市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比案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李伟伟;欧阳东;黄木易;赵四东;;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变异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8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5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超;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肖默;长株潭地区林业生态圈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通;都市圈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峰;孙世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2 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4 柳松;李宗华;;广州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检验[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5 裴青;承德市旅游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调控[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年01期
6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7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8 郑芳;陈田;侯迎;季小妹;李飞;;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9 彭华;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2期
10 ;笔谈: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娜;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芳;;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1994~2009年的经验数据[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2 胡坚强;单文君;厉亮;;低碳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燕茹;;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4 林琳;;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5 张剑勇;;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青海湖景区的建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巴成贺;;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经济的回归分析[J];现代商业;2007年06期
7 李Pr;海米提·依米提;唐伟;;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9 邹永广;郑向敏;;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付玖东;;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义芳;;打造秦岭生态城市群 建构秦岭生态经济区——关于秦岭区域整体和谐发展思路的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2 王宪杰;陈成;;山东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与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跨省数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陈金松;;建设黑龙江生态省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卢钢锋;;建设绿色广东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6 刘思华;;生态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与基础[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7 项怡娴;保继刚;;旅游业对旅游经济依赖型目的地就业影响研究——以武陵源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传栋;;论城市对外开放中的旅游生态经济管理[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9 罗桥顺;党红;张智光;;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哈密地区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邢永强;;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晓东;浙江天台城乡规划为旅游经济服务[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贾少强;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物流强区[N];深圳商报;2008年
3 郑志锋 本报记者 雷水亮 黄永东;筑巢引凤:小城镇也有大作为[N];宜春日报;2006年
4 严薇 特约记者 陈启平;促旅游经济 创古镇特色[N];自贡日报;2008年
5 刘_g风 本报记者 郑义;60个小镇搭建新农村建设新支点[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6 本报记者 史延廷;抓住历史机遇 巧借资源优势[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张松;传统城市消失的N种理由[N];南方周末;2010年
8 见习记者 郭洪平 记者 谷萍;成都:反腐为旅游经济清障[N];检察日报;2000年
9 辛木;雷人口号是一种文化浮躁[N];团结报;2010年
10 郑志锋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雷水亮;温泉明月:永不褪色的名片[N];宜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聂春霞;新疆城市化道路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陶表红;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金华;我国地区旅游业效率和生产率的动态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张佑印;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娜;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孝肖;贵州省金融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4 罗光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袁媛;甘肃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饶斌;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空间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谭玉成;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张祥;海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9 赵珊;非优区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10 刘华巧;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4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32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