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基于山西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的质性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6 ancient villages in Yangcheng County and Qinshu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aking the case of coal transfer from ancient villages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dynamic evolution law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from industry to service industry. Through comb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ransition from many angles. With the help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Nvivo11, the field text data of 6 ancient villages were roo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rural coal transfer were explored.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the key facto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evolution: the initial stage of transition, collective assets and resource basis, the level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utonomy, and the human capital factors have a strong impact; At the stage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social capital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mature stage, cooperative collective tourism enterprises should be set up, with the help of the market-oriented thrust of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etwork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value system of regional culture should be rebuilt,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collective economy would be promot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spond to the rol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theory in the practice of coal transfer to travel in ancient villages, the nature of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of ancient village resources, and the ideology that rural areas are in urgent need of reconstruction. The innovation of village community self-organization under the goal of nation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dimension for the success of collectiv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in ancient village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杏云;;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柿林村为例[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10期
2 邹林芳;;有关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年31期
3 陈甲全;张义丰;陈美景;;古村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周彩屏;;古村落型旅游地旅游管理体制实证研究——以浙中古村落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谢浩;;传承古村落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2009年05期
6 田密蜜;陈炜;沈丹;;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浙江地区古村落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唐踔;;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遗产保护[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方茂青;田密蜜;;浙江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华中建筑;2010年08期
9 张建松;;重视古村落开发 不能只卖个空壳[J];北京农业;2010年22期
10 叶崇凉;孙非寒;;试论古村落研究向度及当下发展趋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立德;;湘南古村落的特色与保护——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3 张舵;高文杰;李小玲;;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地扪侗寨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4 李禹辰;罗述龙;;浅议都市古村落保护与再生——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郭彦丹;张玉钧;;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山西省南安阳村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守玉;刘德泉;;门头沟古村落生态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前景的研究[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7 黄文德;;深圳古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策略探析——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例[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8 朱光亚;黄滋;;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及其统筹规划——古村落保护问题探讨及其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吴艳丽;姚正厅;刘晓飞;;美丽乡村文化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研究——以浙江省景宁县大o乡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10 赖德劭;;城镇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和规划——深圳燕川村传统建筑群的保护[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行;古村落成旅游新亮点[N];文汇报;2003年
2 沈洋 林艳兴;别让“旅游热”掏空古村落[N];华东旅游报;2006年
3 记者 刘永新;5种模式保护38个古村落[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和苗 张乐;旅游热兴起,古村落“魂”归何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新农村”与“古村落”,何不交相辉映?[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古村落:发展旅游业不是惟一出路[N];浙江日报;2006年
7 记者 周润健;古村落“开发”,多是圈起来就卖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 张建松;重视古村落开发,不能只卖个空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李刚;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隗瑞艳;古村落:正在成为“摇钱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怀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玉;基于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调查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江崇龙;培田古村落乡村旅游的游客满意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郭鸣;古村落旅游的空间形态感知[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倩倩;楠溪江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6 高翠翠;影响古村落“煤转旅”公共治理有效性的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6年
7 张园;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武静;鄂西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化雁林;大理诺邓古村落景观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陈艳;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9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0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