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程晓丽,黄国萍: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
表1安徽省各地市A级旅游景区(点)统计
Tab.1StatisticsofA-levelTourismRegions(Spots)inAnhui
注:根据安徽省各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各市旅游网整理。
(统计时间截至到2010年12月)
商务旅游为主,徽州市以黄山为主要吸引物,以观光旅游为道,形成了包括合肥、巢湖、六安、滁州在内的皖中旅游主。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区域内旅游景点数量少、内部所圈;近几年随着皖北旅游开发提速,出现了以阜阳为中心的达空间范围小、客源市场吸引力弱,旅游活动还处于自发状皖北旅游市场的升温,并成为旅游新的亮点,但受到到经济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有限。水平、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的制约,皖北旅游空间的凝聚性2.2.2放射模式阶段(1990年—1999年)
较差,空间结构依然呈现放射状,新的旅游圈有待形成,,如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图2所示。全省旅游经济呈现从南向北逐级降低的局面,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旅游供给和需求都得到很大的改“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依然存在。
善,人们出游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黄山、合肥作为集散中心的作用渐趋明显,省内中远程客源主要通过这两大城市向其他旅游景区(点)扩散。通过黄山带动了皖南的九华山、齐云山、西递宏村、太平湖、新安江等景点,使得池州、芜湖、安庆、宣城等市旅游开始起步。皖中则通过省会合肥的辐射功能,带动六安、巢湖、滁州等市相应的发展,旅游空间结构呈放射状,如图1所示。区域内旅游景区(点)数量在这阶段有所增加,旅游地内部空间范围也有所扩大,旅游产品之间开始有了初步的互动,但旅游景区(点)间的互通性仍然较弱,旅游流向仍呈单向,客源市场相互间的联系不大,未形成规模效应。
2.2.3凝聚与放射共存模式阶段(2000年至今)
“凝聚”一方面是通过旅游路径系统和规划策划将各旅游景区(点)联结在一起形成旅游圈,另一方面是旅游企业间相互联系扩大,在区域内形成旅游产业链的凝聚。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旅游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凭借资源优势,旅游发展起步早,政策资金支持大,形成了包括黄山、安庆、芜湖、宣城、池州、铜陵、马鞍山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皖南旅游圈;皖中旅游受皖南带动,图1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放射模式阶段
加上政策驱动、经济拉动和区域联动的影响,发展步入快车
Fig.1Radiation-modeofAnhuiTourism
HUMANGEOGRAPHYVol.27.No.62012/12
147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