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赣南原中央苏区民俗文化旅游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9 13:51
【摘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红色文化是赣南苏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主题之一,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的发展目标为契机,大力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创新,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精品项目",探索出提升苏区精神、乐心康体、发展经济建设与传承民俗文化并重的新型旅游项目。
[Abstract]: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are historic, regional and rich in cultural connot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the theme of folk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regions. Red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ourist themes in Gannan Soviet area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local folk culture. We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state to revitalize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former Central Soviet reg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red tourism, create a "fine item" of red tourism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explore the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Soviet region and a happy heart and sport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folk culture of the new type of tourism project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振兴赣南苏区视野下的红色旅游与民俗体育互动发展研究”(13TY18)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军;聂小荣;;江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俊奇,刘国华;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勇春;李刚;李伟艳;;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演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徐美琴;徐增智;;江西高校开展民俗民间体育的现状剖析及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6期

3 余友儒;何晓涛;;永新盾牌舞的武术技击价值及其传承特点[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桑全喜;;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黄玲;周美芳;;对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张家林;吕冬生;;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J];科技风;2010年04期

7 王俊奇;饶爱;章华飞;;江西民俗体育课程开发的作用与意义[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邹利江;;湘赣边区民俗体育状况研究[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9 周俊;;高安字门拳的体育文化价值探析[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10 张艳;;山东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及特性[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冠佩;广西民俗体育的养生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钟元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宗喜;侗族抢花炮流变及其现代发展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潘伊荷;小城镇居民参加传统节日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瑛;荆楚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刘振宇;江西省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与思考[D];南昌大学;2012年

9 张菁;闽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章容;福建“线狮”民俗活动的体育元素及文体结合与传承发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星;;江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思路探讨——以万寿宫旅游经济开发为例[J];企业经济;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楼嘉军;;南京民俗文化旅游优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9期

2 觉安拉姆;阿贵;泽勇;泽仁卓玛;;青藏铁路对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影响及对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朱晓翔;;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21期

4 李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是”与“非”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31期

5 吴芳梅;;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5期

6 韩宁;;河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9期

7 高红;天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8 周敏慧;开展旅游教育 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地的保护[J];社会科学家;2002年01期

9 杨丽娟;试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昆明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翟文;王乃昂;;甘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艳蓓;;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路塔;;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景观与民俗文化旅游[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张苏林;;主打周文化牌是岐山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主题[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4 孙立群;;浅论甘肃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平 翟金良 刘涛 刘玉祥 乔金星;打造中国民俗文化旅游重镇[N];天津日报;2004年

2 赵怡婷;北京房山区李各庄村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N];西部时报;2006年

3 记者 冯树伟;把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成“金字招牌”[N];延边日报;2007年

4 记者 董乐平 冯树伟;打造延边民俗文化旅游“第一站”[N];延边日报;2007年

5 记者 董乐平 冯树伟;2007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隆重开幕[N];延边日报;2007年

6 郭海涛邋通讯员 张坤;天津杨柳青盯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记者 张立平 实习生 王睿;40亿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N];天津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刘涛 记者 云献科;第二届中国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N];陕西日报;2009年

9 马仙和;如何打造我市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品牌[N];赤峰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大壮 王晓宇;首届民俗文化旅游周启幕[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口小勇;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宇;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贵蜜;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海峰;内蒙古西口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邵玲;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窦建丽;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于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王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9 张菁;闽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徐丽君;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地方性”价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37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37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