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市场导向下跨界旅游区线路整合研究——以湖北省大洪山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27 05:12
【摘要】:选取湖北省大洪山跨界旅游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其中的14个A级景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旅游资源详查的基础上,采用区位商和基尼系数对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均衡程度进行考察;借助OD矩阵法对研究区区内可达性及主要客源地到该区可达性求解。基于研究结论,设计出三条不同类型跨界整合线路,利用路径分析法求得从主要客源地出发完成线路的最短通行时间,并将其与各县市主推线路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和判定。案例剖析表明:跨界旅游区通过不断完善(景)点(交通)轴系统,主动对接市场,有潜力成为所处更高级别区域的旅游增长极;线路整合有助于游客边际体验收益提高;市场导向下的网络分析是深入探讨跨界线路整合的科学方法。
[Abstract]:Dahongshan cross-border tourism area in Hube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14 A-level scenic spots were selected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and equilibrium degree of A-grade scenic spot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location quotient and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 reachability with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reachability from main source areas to the area are solved by means of OD matrix method.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lines are designed, and the shortest travel time from the main source area is obtained by the path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ed and judged with the time required for each county-city main driving line.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cross-border tourism are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the tourism growth pole of the higher-level region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andscape) point (traffic) axis system and the active docking of the market, and the route integration can help the tourists to improve the marginal experience income. Market-oriented network analysis is a scientific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cross-border rout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201311A6362)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84)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YBYB65)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玉麒,俞勇军;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数学推导[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2 杨效忠;张捷;乌铁红;;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3 杨效忠;刘国明;冯立新;梁家琴;;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4 靳诚;黄震方;;基于可达性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5 邓辉;;大洪山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6 黎筱筱;马晓龙;吴必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7 杨效忠;冯立新;张凯;;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及边界效应测度——以大别山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8 ;国务院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0年08期

9 吕军,刘承良;近域旅游区空间整合—竞合模式发展研究——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衍用;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士伦;常胜;;交通条件对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许东;汤蕾;;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沈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赵亮;李洪娜;;辽宁省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6 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葛贻敏;邓文胜;王倩;;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8 殷平;关于旅游资源非显优区的基础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王敬武;;对旅游艾斯特定义的质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旗;宝鸡旅游形象定位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3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李晓峰;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模拟模型应用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陈晓枫;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庞彤彤;国家旅游线路评价与初步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周菲菲;我国旅游用地分类与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同林;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郭春华,马晓燕,冷平生;浅析观光农业类型和规划要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李朝奎;陈良;李佳伶;赵志;路立娟;;GIS城市公交网络评价方法探讨——以湘潭市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4 熊伟,康刚;重庆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黎万山,张述林;试论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2期

7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8 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9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10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立敏;;大洪山漂流:特色发展,主打“生态牌” 专访湖北大洪山甲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解幸福[J];湖北旅游;2011年05期

2 ;大洪山 佛教名山 养生天堂[J];湖北旅游;2012年04期

3 付云云;李银霞;孙晓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3年02期

4 ;大洪山 鄂中绿宝石[J];风景名胜;2007年09期

5 樊春华;;大洪山下夫妻站[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24期

6 邓辉;;大洪山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7 杨伟容;;论大洪山区域旅游联合开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8 陈纯国;;大洪山上播绿人——记湖北随州市国有大洪山林场场长李成武[J];国土绿化;2012年11期

9 熊宗荣;;大洪山二则[J];世纪行;2004年05期

10 黄大学,刘国炳,何文玉;大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开发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理科综合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发善;;陶铸三进大洪山[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荆楚行”随州采访组记者 李玉林 韩亮 李伟;大洪山之问[N];黄石日报;2012年

2 湖北日报记者 张仕洪;大洪山旅游宏图待展[N];湖北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杨富春邋通讯员 张杰;随州大洪山风景区开园[N];湖北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跃耀 金伟 加升;大洪山景区发现百余处文物[N];湖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彭旖旎;坚决制止私采滥伐行为[N];蚌埠日报;2014年

6 通讯员 钟克波;楚北第一峰的新跨越[N];湖北日报;2012年

7 徐军国;另类思维做报道[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志 李佳鹏;大洪山景区被“破相”[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李尧强 李勤权;钟祥着力保护大洪山景区[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傅洪波、通讯员 肖木森、李文军;大洪山发现大面积野生牡丹群落[N];湖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颖杰;大洪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薪酬方案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6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66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