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长株潭旅游圈的适度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15:58
【摘要】:长株潭旅游圈空间规模的合理界定已经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与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缺乏较为客观的定量分析。鉴于此,本文基于旅游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并结合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从旅游溢出值、旅游溢出指数、旅游溢出共轭值以及旅游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对长株潭旅游圈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一个适度规模的长株潭旅游圈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核一轴两翼"的双纺锤体嵌套结构,其中"一核"为长株潭三市组成的核心圈层;"一轴"是衡阳-岳阳与核心圈层组成的南北向纺锤体;"两翼"指张家界-湘西构成的西翼与吉安-萍乡构成的东翼,东西两翼与核心圈层共同组成了东西向纺锤体。就空间政策的优先次序而言,在长株潭旅游圈的建设中,应该首先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体的核心圈层,其次向南北扩张将衡阳与岳阳纳入,接着发展西面的张家界和湘西,最后扩大到省际尺度,向东将江西省的吉安和萍乡纳入。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邵阳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与优化:基于Agent模拟的研究”(4107109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旅游业区域溢出效应的测度与优化”(09YJC79008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富强,刘庆;关于建立中国—东盟无国界旅游圈的构想——兼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同步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4年04期

2 郑云涛,石东龙;龙胜——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明珠[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3 王亮,鲍学俊,魏华;关于云南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刘元晨,杨秀丽;论城市群与大旅游圈的耦合——构造辽宁中部城市大旅游圈的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5年04期

5 王鹏;;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圈建设[J];海洋信息;2007年01期

6 陈锦阳;;海峡西岸旅游圈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8期

7 陈才;环渤海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8 ;海南打造“大雨林”旅游圈[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05期

9 梅小敏;黎昕;张敏;;关于旅游圈内资源整合与集成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阳国亮;;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J];改革与战略;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立;;“努尔哈赤”的内合外联——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圈 助力辽宁经济大发展[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新军;;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冬银;;大湘西特色旅游圈开发战略研究[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环太湖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做法[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鲁明勇;;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述德;邓守刚;;打造“环腾冲生态康疗休闲旅游圈”的建议[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吴述德;邓守刚;陈英;;构建“环腾冲生态康疗休闲旅游圈”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军;整合南北资源,打造“大华山旅游圈”[N];陕西日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许晓洁;打造文化游 构建72小时旅游圈[N];洛阳日报;2011年

3 王时勤;整合——共享统一旅游圈[N];沈阳日报;2005年

4 赵晶;我州全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5 通讯员 李强;铁路真诚服务成就“3小时旅游圈”[N];人民铁道;2008年

6 本报记者 聂春林 特约记者 项俊平;李宪生再出手:鄂西生态旅游圈浮出水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姚金阶 通讯员 谭红艳;咸丰“半小时旅游圈”领跑城郊经济[N];恩施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贾璞 龙莉蓉;西陵区启动“生态旅游圈”配套建设[N];三峡日报;2009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打造深港国际低碳旅游圈[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耿闻;北京木樨园建服装文化园进军“旅游圈”[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南宇;区域合作视角下的西北五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陈清龙;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荣旭;中国旅游圈空间格局的ABS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锦阳;旅游圈理论在海峡西岸旅游圈构建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兆光;论大桂西旅游圈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4年

4 李晓光;长三角都市旅游圈形成原因与发展模式探讨[D];广西大学;2004年

5 李建国;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娅;大西南旅游圈旅游竞争与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龄;川南旅游圈的交通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谭志蓉;攀西地区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魏来;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7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