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lake tourism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is systematic, the targeted research is insufficient, the conceptual system needs to be perfected, and the research frame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lake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induc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ke tourism resources, the perception of lake tourism,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ke tourism, the spatial behavio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market, the evolution of lake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the impact of lake tourism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lake tourism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time,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theoretical and phase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lake tourism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new factors of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ke tourism in the future, and to study the regional syst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s of lake tourism. Th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lake tourism are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shed scale pays attention to draw lessons from and absorb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lak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
【分类号】:F5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必琴;陆林;孙晓玲;;我国湖泊旅游:开发、问题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刘奇志,吴之凌,叶勤,宋中英;武汉市东湖环湖景观建设规划——对城市滨湖游览景观地带的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3 王家骏;我国旅游湖泊开发的宏观决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1期
4 陆林;鲍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千岛湖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5 刘红,袁兴中,李瑞波;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4期
6 冯晓华;阎顺;杨海英;刘文翰;;艾丁湖北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年06期
7 王联兵;刘小鹏;;宁夏沙湖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与发展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年03期
8 姜巍,杨兆萍,王海;西北干旱区湖泊岛屿的旅游开发战略——新疆博湖天格尔岛旅游开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9 徐菲菲,宋平,万绪才;旅游风景区技术创新研究——以南京玄武湖旅游风景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左平,刘晓清;湖南山地的旅游气候资源及其开发[J];湖南林业科技;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琴;周晋;侯林春;;黄土高原县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白翠玲;鲁绍伟;杨建朝;;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张河湾水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3 刘静江;胡银花;;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4 许珊珊;王旭;;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湖泊绿道分段初探——以南京玄武湖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5 黄海;马东涛;王显林;谢洪;林明安;;汶川地震堰塞湖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6 袁龙义;费永俊;龙利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前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7 顾世成;彭淑贞;程鹏;韩军青;;山东东平湖库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8 丁海燕;;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9 夏必琴;陆林;孙晓玲;;我国湖泊旅游:开发、问题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影莎;罗振;苏勤;;基于应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薛丹;;城市湖泊型风景区的开发与居民休闲活动——以“北方百湖之城”大庆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李青华;;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及其旅游扶贫开发[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3 于立新;张巧英;;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创新——以西安楼观台森林公园为例[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柳百萍;任平;金芒;吴慧;;巢湖流域水资源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5 吴良林;;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唐嘉耀;万沙;高燕;;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梁子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唐嘉耀;万沙;高燕;;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梁子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娜;李晶晶;;公众参与湖泊保护的模式及其选择[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龚琦;基于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邓宏兵;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翠;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愿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婕;基于旅游体验的湖泊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明;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黎文勤;城市滨水空间及其环境的美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丁妍妍;微山湖湿地旅游开发生态约束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石斌;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胡春丽;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商艳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联系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致云;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鲍文君,黄前进;旅游景点开发的十大误区[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3 刘会平,唐晓春,蔡靖芳,邓先瑞,徐敏彤;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4 黄成林;黄山风景区物质容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2期
5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6 林哲浩,黄虎国;试论旅游业在东北亚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战略[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7 周年兴;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8 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9 徐小波;邸明慧;;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10 朱元恩;吴倩妮;;旅游地生命力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玉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7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7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