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韩国朝宗岩文化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9-05-17 03:27
【摘要】:朝宗岩文化的创设根源于韩国(朝鲜)社会传统的义理思想。历史上,朝宗岩文化虽然以明朝遗民崇明祭祖的形式传承,但朝鲜儒林始终是朝宗岩文化得以维持、复享并保留至今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今韩国境内唯一一处举行崇明祀典的场所,朝宗岩在历史与现代之间传递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朝宗岩文化颂扬了中韩先贤义士的义理精神,记录了两国间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谊,同时在历史变迁中,与崇慕传统、忠孝爱国、诚敬感恩的韩国本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韩国现代社会而言,朝宗岩文化并不纯粹是一种遗民文化。它既是宗亲同族间敦睦的纽带,亦是国家、民族和合统一的象征,对于今天韩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Korean Zongyan culture is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righteousness in South Korea (Korea) society. In history, although the Korean Zongyan culture was inherited in the form of worshiping the ancestors of Ming Dynasty, Korean Confucianism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orce for the maintenance, recovery and retention of Korean Zongyan culture. As the only place in Korea to hold Chongming ritual, Chaozongyan conveys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modern times. Chaozongyan culture eulogizes the righteous spirit of Chinese and Korean ancestors and records a special historical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orean native culture of admiring tradition, loyalty, filial piety and patriotism, sincere respect and gratitude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changes. As far as modern Korean society is concerned, Korean Zongyan culture is not purely a kind of survivor culture. It is not only a link between kinship and kinship, but also a symbol of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It is of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Korean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spirit toda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海外韩国学项目“仁祖时期义理论争与外交政策研究”(项目编号:AKS-2011-R-07)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16-17世纪朝鲜思想界‘尊攘义理观’的时代变迁”(项目编号:IFYT1202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3.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冉冉;;朝鲜王朝历史上的汉语教师郑先甲及其后裔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冉冉;;明末赴朝山东移民郑先甲及其后裔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玉兴;明末清初“九义士”评议[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2期

4 葛兆光;大明衣冠今何在[J];史学月刊;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兆光;;“不意于胡京复见汉威仪”——清代道光年间朝鲜使者对北京演戏的观察与想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葛兆光;;朝贡、礼仪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徐东日;;朝鲜朝燕行使臣眼中的中国汉族士人形象——以朝鲜北学派人士的《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阳阳;全莹;;清代汉人与朝鲜燕行使思明意识的比较——以燕行使有关大明衣冠的记载为中心[J];学理论;2011年01期

5 王禹浪;程功;刘加明;;近二十年中国《燕行录》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6 高寿仙;;改革开放以来的明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年02期

7 宋玉波;彭卫民;;“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J];学术界;2013年03期

8 黄修志;;清代前期朝鲜围绕“仁祖反正”展开的书籍辩诬[J];史学月刊;2013年05期

9 萧相恺;苗怀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再辨证——石昌渝先生《答客难》评议[J];文学遗产;2008年06期

10 潘承玉;;一个完整的南明文学观[J];学术论坛;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石少颖;仁祖时代朝鲜对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D];山东大学;2008年

5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刘春丽;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丽娜;《热河日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娟;明清山东移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开莲;传统的“现存”:从性灵诗学到五四新诗[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阳;清代蒙古封禁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5 姜娜;茅元仪与《武备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家骥;东亚纪传体史书的叙事模式[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阳;清崇德年间朝鲜质子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朱玉;朝鲜文献《入沈记》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高娟;甲午前二十余年间李鸿章对朝鲜的措置[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娟;“朝天录”中的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芊s,

本文编号:247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7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