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东蒙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我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家旅游局对境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对国内景区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山水自然风光、人文古建筑、民俗风情体验等方面,山水自然风光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各地山地旅游景区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山地旅游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蒙山为研究对象,科学的收集了蒙山旅游区近20年的旅游统计数据,探讨蒙山旅游区生命周期发展阶段。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山地旅游、旅游地生命周期、蒙山旅游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重点总结了山地、山地旅游的概念,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昂谱分析法两个理论进行了梳理,为论文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三章,从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三方面对蒙山旅游区目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蒙山旅游区在旅游形象、旅游产品体系、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四章是本研究的重点,首先根据1995--2015年蒙山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数据绘制生命周期曲线图,然后分别分析蒙山旅游区资源、市场、产品发展阶段,综合以上四方面因素,整体判断出目前蒙山旅游区发展处于“假停滞”阶段。第五章,根据文章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蒙山旅游区今后发展应从体制优化、空间重组、提升形象、创新产品、挖掘文化、整合业态六方面做起,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山东蒙山 旅游地 生命周期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8
- 1.1.1 选题背景7
- 1.1.2 选题意义7-8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8-11
- 1.2.1 山地旅游研究综述8-9
- 1.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综述9-10
- 1.2.3 蒙山旅游研究综述10-11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2
- 1.3.1 研究内容11
- 1.3.2 技术路线11-12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12-13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资料来源12-13
-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14-17
- 2.1 山地旅游14
- 2.1.1 山地14
- 2.1.2 山地旅游14
- 2.2 旅游地生命周期14-15
- 2.3 昂普(RMP)分析15-17
- 第3章 蒙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7-22
- 3.1 区位条件17
- 3.2 旅游资源概况17-19
- 3.2.1 旅游资源的分类17-18
- 3.2.2 构成分析18-19
- 3.3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19-20
- 3.3.1 一级市场19
- 3.3.2 二级市场19
- 3.3.3 三级市场19-20
- 3.4 存在问题20-22
- 3.4.1 旅游形象不明确20
- 3.4.2 旅游产品老化,体系不完整20-21
- 3.4.3 旅游市场范围小21
- 3.4.4 文化资源亟需挖掘21-22
- 第4章 蒙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研判22-29
- 4.1 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研判方法22-23
- 4.1.1 定性判断22-23
- 4.1.2 定量判断23
- 4.2 基于RMP的蒙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判23-29
- 4.2.1 基于游客接待量的生命周期判定23-24
- 4.2.2 蒙山旅游资源发展状况24
- 4.2.3 蒙山旅游产品发展周期24-26
- 4.2.4 蒙山旅游市场发展周期26-27
- 4.2.5 结论27-29
- 第5章 对策研究29-32
- 5.1 体制优化29
- 5.2 空间重构29-30
- 5.3 提升形象30
- 5.4 创新产品30
- 5.5 挖掘文化30-31
- 5.6 整合业态31-32
- 附录A32-38
- 参考文献38-4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海琳;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策略[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2 覃江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徐致云;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杨永丰;罗仕伟;王昕;;基于拐点理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5 杨振之;试论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6 邵晓兰;高峻;;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现状和展望[J];旅游学刊;2006年06期
7 付洪利;汪明林;;反馈闭环系统理论在资源型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阎友兵;蒋晟;;旅游地生命周期衡量标准创新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9 朱元恩;吴倩妮;;旅游地生命力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10 徐伟;李立华;付涤非;;区域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元;;基于信息熵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量化研究——旅游地演化实质的一种假说[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杨振之;借助策划、管理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中)[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借助策划、管理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上)[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杨振之;借助策划、管理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下)[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陆胜;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与应用[N];江南游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国强;山东蒙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付洪利;名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贵平;岩溶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云;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s
本文编号:251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