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15 20:59
【摘要】:基于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一要确立符合地方、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二要开发基于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平台;三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四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手段;五要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作者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
【分类号】:G647;F59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骥;;从人事制度改革看人才培养与人才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丁涛;;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李占忠;日本化工类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及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4 傅兴国;论我国高教发展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5 郁中秀;对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6 沐守宽;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兼议新时期如何搞好人才培养[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郭亚芳,朱再法,冯水娟;加强院系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5期

8 谭冠中;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刘长宏;戚向阳;刘红兵;;我校开放实验室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10 邱一鸣,黄裕程,李显凤;教材——学术、学风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丽莹;杨波;王小唯;;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5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文斌;;两岸关系新进展给无锡市发展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扈继军;;人才蔚起国运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10 吴会江;;高校的人才供应链管理[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刘喜东;中国建设报社与沈阳建筑大学签署共建协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钟言;重点转向临床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曹锡风;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N];消费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玉兰;能力,栖居在教育的何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浙江外国语学院全新启航[N];浙江日报;2010年

7 华中文;教育农林“联姻” 携手服务“三农”[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记者 李陈续 计亚男;安徽大学“开门”谋划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颖;奥运人才培养在艰难中突进[N];中国人事报;2004年

10 谷金萍邋 李波 李冰;任明:注重人才培养 勇于开拓创新[N];锦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童话;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颖;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江娴;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何梅;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寒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3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