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乡村旅游传播对村庄社区文化的影响——基于桂东南L村的田野调查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乡村社会传播结构变迁与重构研究”(13BXW049)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转型期乡村旅游传播研究”(SK13YB078)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2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3 刘梦溪;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永红;;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孙晓;;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3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付玉群;;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面临的挑战与重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黄昏;夏芳;;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6 林耿;沈建萍;;大城市健身消费与地方建构[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7 乔秋敏;;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贾跃千;周永广;吴文静;;基于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黄山市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9 郑辽吉;;乡村生态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丹东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10 石群;;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探析——基于“涵化”理论[J];旅游论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阚耀平;;基于乡村旅游的苏北乡土文化系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3 李海琴;;近十年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比较[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广;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庞德英;文化和谐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蔡丽红;清末民初中国音乐教育转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添勇;龙岩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丁可武;乡村公园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琦;消费社会中的旅游凝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谭杰倪;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艳;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瑾;浪漫传奇中的人文思绎[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毕明岩;乡村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8 王金华;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宇世明;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广西古村落乡村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张云鹏;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孝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齐亚萍;论旅游的和谐之美[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黄进;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阳国亮;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曹国新,宋修建;旅游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一种基于发生学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管红;试论传统区域文化对旅游决策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振卿;浅析乡村旅游景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9 艾利特·罗格芙,秦喜清;视觉文化的政治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8期
10 周宪;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洋;;浅论新闻地方化形成原因及其发展[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2 付蔷;;浅谈新闻地方化方法[J];华商;2008年15期
3 张汝立;刘伟明;;瑞典社会公共服务地方化和民营化的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08期
4 李晓雷;;试论“苹果落地”对电信营销的启示——全球地方化的视角[J];广东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5 郑秋婵;;“职业化与地方化”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王存轩;金融监管适当地方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7 武建奇;规范化·现代化·地方化[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3期
8 王凯;;企业集群的地方化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3期
9 庄学森;;41 全球地方化营销[J];经理人;2002年11期
10 周锐波;闫小培;;转型期中国城市“地方化”发展研究述评[J];规划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律工作者 张伟;司法地方化不应是“假想敌”[N];经济观察报;2013年
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 杨炜长;民办高校须走地方化办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浩;再审制破解“司法地方化”[N];中国经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隽;让司法去除地方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熊丙奇;重点高校应从“地方化”走向“国际化”[N];东方早报;2008年
6 媒体评论员 赵继成 职员 杨绍福 教师 林金芳 学生 曾革楠;部属院校地方化是否有损教育公平[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商报记者 王东;教材地方化催生区域教辅[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耶鲁大学法学院 程金华;法院财政“去地方化”应防法院人才流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管仁;企业的地方化管理[N];经理日报;2007年
10 党海鹏;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冲击[N];新闻出版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郝磊;论当代中国司法地方化的双重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丹;跨国经营中的全球化与地方化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武志强;生产技术范式转变视角下我国沿海制鞋业集群的去地方化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蒋茜雯;本土化/地方化的求变之道[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曾上尧;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宋丽;检察权“地方化”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3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4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