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遗产景观旅游化:有关多学科责任问题

发布时间:2019-11-03 03:19
【摘要】:正遗产景观的形成:历史有何重要性?世界人造景观一代代向前发展,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和唯一性,它见证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因素使传统栖息地逐渐被侵蚀,甚至会渐渐消逝。在此环境下,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历史与当下变化的推动力间的和谐关系①。人口发展趋势和城市化浪潮的巨大动力为21世纪的景观创造了新的活力。历史景观和传统栖息地能否被保存下来?不仅人类栖息地的实际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全胜,盛昭瀚;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4年05期

2 王雅梅,谭晓钟;欧盟保护开发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资借鉴[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3 谢凝高;;尽快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J];城乡建设;2005年12期

4 李文华;闵庆文;孙业红;;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5 张凌云;;遗产保护的经济学思考[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6 刘强;;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述[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7 段玉明;吴开婉;;面对遗产:我们手足无措——关于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换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9期

8 黄德林;;论建立和完善国家自然遗产管理制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9 梁学成;邢晓玉;;对我国世界遗产品牌价值的保护策略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5期

10 Gregory Ashworth;Peter Howard;王运良;;更宽视阈中的遗产认知[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界定及管理体制[N];中国文物报;2002年

3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遗产单位的经营[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对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的建议[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傅斌;遗产保护不能羞耻于谈钱[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陆建松;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N];文汇报;2004年

7 尔丹;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走出县域文化遗产管理的资金困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中国遗产科学的知识创新应当这样发现、实现和积累[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遗产管理者应重视文化遗产产业[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威;中国运河遗产廊道的开发与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敏;中国大陆社会力量介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经营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09年

3 胡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小利;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晓丹;现代遗产保护的国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周明利;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7 田婷;老城保护中的遗产管理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唐智华;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9年

9 高婉斐;隋唐大运河开封段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鹏;2008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4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54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