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5:17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旅游以大约每年20%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成为新兴的第三产业的支柱,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新趋势。旅游业被称为是“无烟工业”,虽说是“无烟”,实际上对环境的影响,乃至破坏都是巨大的,而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环保,所以发展生态旅游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发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目标就是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三者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将社区参与到生态旅游中不仅可以优化社区的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保护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还可以传承社区居民社会的传统文化,并且将之发扬光大,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中,社区参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作比较。总结了国外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成功案例的经验,如根据自身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身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的机制,和管理模式,确立出公平合理的,能代表当地社区居民合法利益的分配机制,政府对生态旅游进行干预和扶持,通过权力下放,成立非政府管理机构作为统一管理、培训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生态旅游管理理论、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等理论依据,分析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基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论框架。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看待旅游业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生态保护机制,保障机制,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体系。 本文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并且以发放问卷的方式作为调研基础,指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模式上,决策机制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相应对策。 社区居民要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要占有主体地位,要有参与重大旅游规划,发展的权力,要获得公平的利益分配。这就保证社区居民的全面参与,就需要政府赋权,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和体制保障。社区居民不仅要享受到参与生态旅游的权力,还要承担开发生态旅游的责任,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等等。 政府要赋权,真正起到对社区自然旅游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引导作用。另外还要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合理的引入外来资金。总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参与各方都必须从本质上了解认识生态旅游的概念。 本文以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方式来看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今后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图文】:

保护区,分区图,游憩区


提出的关于旅游开发的同心圆理论。在他的理念中,对旅游目的地行进了区域划分,从外围到核心,依次是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这三大主要部分[5](见图2一1);核心保护区内是更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核心的区域,核心保护区拥有该地区保持最完整的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等生态系统,是最能体现旅游目的地旅游价值的区域,因此必须严格限制人类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重点保护,在不破坏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仅仅允许科研调查,生态系统检测等行为;密集游憩区是让游客生活休息的区域,为旅客提供完善的基础生活保障,比如住宿,饮食,医疗等条件;游憩缓冲区则作为连接核心保护区,密集游憩区的纽带,这里的基础建设程度比密集游憩区要低

生态旅游,文化发展,就业人口


当地社区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区的经济实力,,社区居民的心里自豪感,更加完整的保护当地社区的文化,从而可以使生态旅游社区真正做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受益。(如图3一1所示)3.2.1对经济上的推动作用因为大多数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在远离城市的边远落后地区,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比较低下,除了当地文化等保存较为完善以外,当地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困。因此,经济因素成为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因素,才保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处理资源开发和当地居民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首要考虑因素。生态旅游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具有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数据表明如果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口,其它相关部门就会同时增加5个就业人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2;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娟,张光生,焦华富;试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3 杨兆萍,张小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以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4 杨兆萍,焦黎;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9年03期

5 李娟莉;;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权益保障[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6 朱广庆;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与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7 卞显红;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当地社区的关系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张欣e

本文编号:2704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04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