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休假制度的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了强烈需求,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来进行休闲旅游。同时,城市居民生活远离大自然,身心普遍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丰富、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好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要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广泛的休闲度假空间。 在我国,广阔的乡村大地上集中着丰富的传统旅游资源和现代旅游资源,旅游业后劲十足,因此广大农村地区也将成为未来我国旅游业中积极扶持的重点旅游客源地。由此看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农业与大旅游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农业观光和文化传承功能,是一个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并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等多方共同研究做好的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个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振兴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经济振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发展是一个既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辨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振兴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课题,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机制、开发模式以及开发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重点陈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依据和研究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概念、特征、类型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在分析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趋势背景下,重点阐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动态。 第四部分,对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进行辨识,着重剖析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第五部分,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提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对策进行了探讨。 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和归纳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同时提出论文尚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的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F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流x+;;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2 李宏岳;陈然;;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刘刚;孙建;;成都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4 杨宇;;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城镇生态环境影响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4期
5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6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3期
7 邹统钎;;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政策取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袁文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关系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云才;许春霞;郭焕成;;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10 吕军,张立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滕向丽;[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智慧;论乡村旅游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2 孔辉;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黄炜;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村落更新改造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
4 苗雅杰;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740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4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