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8:52
【摘要】:森林公园在我国起步较早,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森林作为动植物资源的富饶地,在当今讲求绿色生活的主题下越来越多的承载起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净化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我国虽然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众多,但真正从生态与功能方面考虑的成功园区规划案例较少,大多数森林公园建设呈现出过快过急,考虑不周等设计问题。人们在享受森林公园的特殊功能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园区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园区建成后对原有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不足、维护成本高等不良现象,对森林公园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本文旨在认清森林公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合理的解决规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黑龙江省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文借助景观生态学、园林设计学、森林美学、审美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特定气候和人文环境,对长寿森林公园的园区规划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本文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提出了森林公园规划面临的问题,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阐释了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森林公园规划研究的相关概念做深度阐述,从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森林公园规划和森林公园功能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概括,为后续的规划研究做好铺垫。第三章从多学科多角度,整合了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分为指导性与应用型两类:介绍了如何以相关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来解决森林公园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第四章针对长寿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及园区现状作分析阐述,从公园简介、风景资源介绍、风景资源特点和风景资源评价等四个方面入手,对长寿森林公园进行深入介绍,在充分了解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使规划研究更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第五章对长寿森林公园可持续规划进行研究,本章节先后从公园主题定位、功能分区及景观景点规划、交通路线规划、植物景观规划、保护工程规划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六个方面对园区内现有规划进行调整,使之能更好的利用园区风景资源为周边游客提供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旅游观光效益。论文的最后对全文总结概括,并提出作者在森林公园规划方面的一些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
【图文】:

景点,图片,来源,作者


图4一1周边景点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调研)交通情况着2006年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距飞机场、火车站的车程,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优越,车行经ZH国道或同三高速公路到宾西,转长

山峰,来源,图片,作者


背阴l_IJ景区:一长寿山北侧是背阴山景区,其I’ll」植物种植镇密,多以松杉柏等常绿树科,为主,景区以奇峰异石为主,石头多以沉积岩为主,形状各异,与山体衔接自然。图4一3承相座图4一尖位r山峰(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4一5背阴山(图片来源:们者白摄)(图片来源:作者白摄)4.2.2水系资源长寿国家森林公园水资源丰富,水系依山而筑,与长寿山体相呼应,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冬季水体结冰,在浓密的山林里增添了一些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其中主要水源有:小二龙湖:此湖位于新增面积中57林班张家屯附近,为人工湖,是由山泉、小溪汇集而成,总面积5.6万平方米,蓄水量约22.4万立方米,平均水深约4m,湖水湛蓝清澈

龙湖,溪流,动物资源


图4一6园内溪流(图片来源:作者白摄)图4一7小二龙湖图4一8小二龙湖(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图片来源:网络资源)4.2.3动植物资源4.2.3.1动物资源长寿森林公园动物资源丰富,是野生动物保护园区,园内设有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园内的动物资源主要有:极北小貌,极北小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园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它的栖息地在我园新增面积69林班内的那井泉旁的湿地里,多隐伏在草丛下或泥土洞穴中,在生殖期进入静水中,每年4一5月分产卵,经保护现有50余尾,另外,园内还有黄鹏、腊子、太平、飞龙、山鸡等鸟类。还有刺猖、松鼠、野兔、野生马鹿、狼子、狐狸等众多野兽。4.2.3.2植物资源森林植被景观长寿森林公园山地相对高差约200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定栽;曾庆东;;森林公园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热带林业;2011年02期

2 ;短讯[J];黄金时代;2009年01期

3 耿继斌;;龙凤山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分析与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4 ;广西莲花山森林公园[J];广西林业;2011年07期

5 野泉;;全民的钱就随便花吗?[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6 楚翌;;西部新农村—祥峪 巍巍秦岭作证 涛涛渭水传扬[J];新西部;2011年09期

7 黄尤优;;瓦屋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吴江;;哪些“高端人才”会被“豪华会所”吸引[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9 熊飞;蔚芝炳;;新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探讨——以安徽龙窝寺省级森林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10 张淑琼;;基于RMP分析的龙岩东肖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晔;;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八达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余勇;李梅;胡庭兴;王景燕;;“3S”技术在森林公园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新波;;加快森林旅游发展 做大绿色生态产业[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于尧;;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罗小荷;;关于江西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李安萍;高晋华;;太原森林公园的土壤动物多样性[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凯;李静;;北宫森林公园门票价格浅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与社区和谐发展机制探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9 黄石德;潘辉;叶功富;蔡燕徽;洪志猛;;林窗干扰对森林公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侯碧清;彭锋;李进;李斌;马红岩;邱建丽;;基于功能多样性的系统整合化的总规修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建华;天竺山森林公园总规通过省评[N];商洛日报;2009年

2 张荣怀;《龙凤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N];毕节日报;2008年

3 张红梅;森林公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艳;让百姓爱上森林公园[N];青岛日报;2009年

5 记者  宋鹏霞 实习生 杨群;共青森林公园:国家级[N];解放日报;2006年

6 陈建平;庵山省级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N];闽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红梅 本报通讯员 蔡福水;龙湖山森林公园:生态演化过程的完美展现[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8 吴志勇 曲宏;本市森林公园达4.1万公顷[N];北京日报;2004年

9 岳树民 韩立林 刘环宇;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渐入佳境[N];承德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顾海洋;去森林公园 好难[N];贵阳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白翠玲;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于航;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闫金亮;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营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张健华;森林公园游客违章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徐立新;森林旅游产品品牌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钱能志;遵义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天舒;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杭丽;结合森林公园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高春亮;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廖圣晓;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周英;均福山森林公园资源质量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乔丽芳;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营建与更新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7 吴妍;GIS技术在森林公园评价及规划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李铁男;黑龙江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傅晶;黑龙江省森林公园产业化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李铁英;中国森林公园资源保护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51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51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