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服的设计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02 14:24
【摘要】:服饰自古以来作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可取代的拥有文化的一席之地。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决定着其服饰风格的不同,同时服饰文化也彰显着国家不同时期发展的文明程度。学生服饰文化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一笔,它标志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式与每个阶段青少年心理的成长变化。 学生服与其他的服装不同,既不能过于时尚,也不能趋同日常服装。学生服所体现的是一个整体,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一个国家传统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的全球化也在不断地扩张,我国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孔子学院也在国外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素质教育走上了教育时代的浪尖。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受广大家长的重视,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育部门总结教训,吸收经验,不断改善教育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形成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如何从根本解决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除了学校的基础教育外,学生服的作用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集体观念,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已注重学生服的款式设计和功能性运用,开始采用两套或多套学生服作为学生日常服装。 本文除概括我国学生的设计发展外,还通过国外学生服的现状发展,结合设计方面的技巧来满足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学生服外观设计上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及功能性设计要求,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功能性设计不仅要在服装外在造型上有严格的要求,面料质地方面也极为讲究。通过对我国现有学生服的调查显示,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学校对学生服的设计与功能性设计还不够重视,也不理解学生服的实质功效。分析学生服的设计发展,总结学生服设计规律,结合其功能性设计的要点,为新一代学生服的发展方向提出解决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S941.2;J523.5
【图文】:
图1一8
图1一10
无性别差。校服的颜色也极为单调,多数学校以蓝色、红色为主,配色通常也是纯色。我国的学生服在颜色方面虽有很大的提高,但面料的舒适度、安全性方面仍然停歇不前,还没达到学生服功能性要求。(如图1一10、图1一11、图1一12所示)。图1一11图l一12(二)当代学生服我国学生服统一着装是从大连、南京等地开始进行的,并取得了集体着装统一性的效果,接踵而至的事学生服着装的规定细节,学生装政策的出台,为学生装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需求,全国各大城市开始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学校的集体性质显现出来。学生服的发展源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事各个行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服装企业亦是如此,许多企业把目标定位在学生服市场上,主要原因是学生服占据市场比重较大,能从中获得较高利润,随着多数企业的加盟,相互竞争使得校服在设计与面料方面都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服面料要求的不断提高,面料的生产商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校服行业的巨大发展。当前的学生服生产加工主要由政府部门掌控
本文编号:2778637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S941.2;J523.5
【图文】:
图1一8
图1一10
无性别差。校服的颜色也极为单调,多数学校以蓝色、红色为主,配色通常也是纯色。我国的学生服在颜色方面虽有很大的提高,但面料的舒适度、安全性方面仍然停歇不前,还没达到学生服功能性要求。(如图1一10、图1一11、图1一12所示)。图1一11图l一12(二)当代学生服我国学生服统一着装是从大连、南京等地开始进行的,并取得了集体着装统一性的效果,接踵而至的事学生服着装的规定细节,学生装政策的出台,为学生装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需求,全国各大城市开始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学校的集体性质显现出来。学生服的发展源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事各个行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服装企业亦是如此,许多企业把目标定位在学生服市场上,主要原因是学生服占据市场比重较大,能从中获得较高利润,随着多数企业的加盟,相互竞争使得校服在设计与面料方面都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服面料要求的不断提高,面料的生产商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校服行业的巨大发展。当前的学生服生产加工主要由政府部门掌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守福;由校服引发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2 赵玉萍,于永玲,董艺;新型学生装面料的开发[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晓玲;倡导绿色服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4 刘晓君;圆装袖的结构设计与运动舒适性的关系[J];黑龙江纺织;2003年02期
5 严燕莲;对人体和服装结构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惠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宋惠景;二十一世纪我国纺织服装业不容忽视的环保质量[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陶钧;体型动作变化与服装结构放松量设置的探讨[J];江苏纺织;2003年07期
8 尹红;;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属性的思辩[J];美苑;2007年03期
9 陈先进;浅论服装造型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10 钱声宏,夏俊,郭明兰;解读学生装通用技术标准[J];企业标准化;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277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7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