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21:57
【摘要】:乡村旅游目的地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急剧增长,单纯依靠单个景点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游客对于乡村旅游服务的需求。2017年开展的“全域旅游”政策,将乡村旅游导向目的地区域化、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趋势,制定合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策略,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战略协同,深化区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合作。本文以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和分析网络模型,利用Netdraw、Gephi和Excel等软件对网络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在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结果上,结合ArcGIS的插值分析,面向网络优化,提出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策略。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模型构建,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用以识别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内在关系和趋势。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结合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将目的地复杂的现实属性抽象为简单的二值化关系。根据二值化关系矩阵,运算得到网络模型。本研究从“整体”、“局部”和“个体”等三个层面,对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整体网络结构特征,表现为整体网络的稳定性较强但完备性不足。局部网络结构特征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并通过模块度分析获得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组团划分结果,用以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组团协同体。个体特征方面,通过中心性分析,得到了网络中目的地个体的中心趋势,以及乡村旅游目的地角色体系,说明不同角色目的地在网络中承担的作用,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详细描述。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是面向网络结构优化,从战略协同、区域资源协同和组织管理协同等角度,对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出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策略。在总体规划层面,基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提出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和“核心-中间-边缘”区划图,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协同发展定位,用以指导战略协同。在局部组团层面,在局部组团划分结果基础上,结合组团对应的网络结构特征和组团所处区域的资源现状,提出组团的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和发展方向。在个体层面,基于乡村旅游目的地角色分析结果,提出乡村旅游目的地角色的空间分布优化策略和不同角色的景观优化策略。本研究尝试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利用网络模型刻画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内部联系,为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7;F592.7;TU984.18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技术路线

示意图,社会网络模型,示意图,乡村旅游


图 2.1 社会网络模型示意图Fig.2.1 Schematic diagram of social network model资料来源:刘军编著,《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 软件应用》2.1.2 网络模型中的“点”本研究采用的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该网络中的行动者应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此外,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模型构建中的“点”需要携带地理位置信息,在乡村旅游产业中“经营主体”是指由个人或社会团体运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且带着固定且唯一的地理位置信息,能够作为“点”进行研究。本研究将单个乡村旅游目的地抽象为一个独立的点,作为网络模型中的“点”。2.1.3 网络模型中的“线”本研究中的“线”即为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

武汉市,空间范围,乡村旅游


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如图 2.2),以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发布的武汉休闲游推荐景点为主体,同时参考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位于武汉市城郊的 A 级景区和武汉市市级的旅游名村,除去和武汉休闲游推荐景点重合的样本,选取规模大于 5000 3 ⒕弑缸∷蕖⒉鸵雾纫欢ǖ慕哟芰Φ南绱迓糜文康牡兀布

本文编号:2781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1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