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
发布时间:2020-08-08 22:28
【摘要】: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旅游反贫困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理论,指出了国内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反贫困的概念,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提出运用社会学的功能论、社会分层论、舞台化理论对旅游在反贫困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析,采用访谈法、文献法收集资料。 以阳朔为案例地,运用相关文件证明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介绍了阳朔旅游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从居民的个人福利、贫困人口的社区参与、社会资本、贫困人口的态度、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社会问题、环境、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和功能;并运用访谈资料对不同群体的受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展现了阳朔旅游反贫困的状况。 通过三级评估指标,文章从旅游业总收入与其它相关经济因子的相关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状况及恩格尔系数、物价、旅游直接就业等方面评估了阳朔旅游反贫困的经济影响;从社会福利性质支出和政府专项扶贫基金等方面评估了阳朔旅游反贫困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评估了环境影响;从而得出阳朔旅游反贫困的整体效果评价。 经过对阳朔旅游反贫困效果的评估;发现影响旅游反贫困功能发挥的要素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等方面。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应被重视,此时旅游业发展遵循价值合理性的发展思路。旅游决策不再以牲环境和贫困人口为代价,旅游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消除早期发展负外部效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寻求人的和谐、平抑物价、现社会公平[21]。在经济发展和价值观转变的共同影响下,贫困人口得到了与旅游业发展的机会,收入逐步增加,旅游削减贫困的作用日益明显,贫人口在旅游业中逐步摆脱了其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劣势,旅游反贫困的能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转化[22]。
本文编号:2786199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应被重视,此时旅游业发展遵循价值合理性的发展思路。旅游决策不再以牲环境和贫困人口为代价,旅游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消除早期发展负外部效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寻求人的和谐、平抑物价、现社会公平[21]。在经济发展和价值观转变的共同影响下,贫困人口得到了与旅游业发展的机会,收入逐步增加,旅游削减贫困的作用日益明显,贫人口在旅游业中逐步摆脱了其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劣势,旅游反贫困的能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转化[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静,吴成基,贾耀峰;关于贫困地区贫困文化问题的探讨——以西海固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2 高元衡;阳朔乡村旅游发展中各方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3 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上)[J];旅游学刊;2001年06期
4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5 张宏梅,陆林;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6 张伟,张建春;国外旅游与消除贫困问题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年01期
7 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8 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9 陆林;葛敬炳;苏静;;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05期
10 苏静;陆林;;非正式部门(informal sector):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786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