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陕北婚姻习俗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1:34
【摘要】: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历来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日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与之相匹配,因其受不同地理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又在各地表现形式各异。婚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与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征,但是当社会环境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其亦会伴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相应的较为明显的演变。通过对民国时期陕北婚姻习俗变革进行全方位梳理、研究,可以很好透视出该时期陕北社会之变迁轨迹,亦能通过陕北这一特殊地域来审视近现代中国社会之变迁。 历史上陕北曾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激烈碰撞融合的大舞台,与此相适应,陕北传统婚俗在继承中原婚俗主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婚姻习俗。婚姻礼俗相对繁琐、早婚盛行、极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论财等是其基本特征。近代及至民国以前,陕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与极为落后的教育、经济状况使得该地基本处于自然的半封闭状态,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婚姻进步思潮未能很好渗透到这里,传统婚俗在该地依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辛亥革命以后,陕北逐渐走出封闭,开始与时代变革同步,部分青年开始追求婚姻自主,新式文明婚礼零星出现;民众对寡妇再嫁的宽容,表明传统贞节观念极大弱化;传统婚姻不论财之风发生改变,买卖婚姻盛行,进而导致多种畸形婚姻形态出现。陕甘宁边区时期,陕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婚俗领域更是出现新气象: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主成为潮流;传统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信条被打破,离婚案件呈增多趋势;婚姻程序删繁就简,文明婚礼渐成风尚;民众择偶标准亦发生变化。 民国时期陕北婚姻习俗发生巨大变革,究其原因是该时期陕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合力共振的结果。婚俗变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不平衡性特征,并且它的演变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陕甘宁边区时期以政治动员为核心的婚俗变革基本奠定了陕北现代婚俗的雏形;人们必须正确审视当代社会出现的各种婚姻新现象,大力革除婚俗“回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婚姻陋俗,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俗成分,使其朝向健康、有益、文明的方向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92.22
本文编号:2786393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志华;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J];党史文苑;2005年20期
2 秦燕;近代陕北地区人口特点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婚姻家庭观念变革[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赵连跃;从清末民初婚姻家庭的新变化看妇女地位的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5 刘小林;五四时期婚姻观念变革的时代特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关威;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离婚自由问题的讨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是今,刘军;试论民国时期的城市婚姻及家庭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张秀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思想意识的变迁[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9 岳珑,秦燕;近代陕北妇女再嫁习俗[J];华夏文化;1995年06期
10 岳珑;陕北婚姻习俗[J];华夏文化;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东;中国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86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