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2:12
【摘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影响,密切相关,高度耦合。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和旅游从机构到产业相互融合,研究两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对于控制产业发展速度、优化产业结构、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成绩显著,旅游产业发展从高速模式转向优质模式,即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设立,深刻影响着未来保定旅游产业的发展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对于充实耦合协调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指导保定市文旅产业未来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现状,根据保定市产业发展统计的实际情况,选取16个指标,建立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计算保定市2009-2017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同步性,发现以下特征:在2016年以前,保定市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以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从2009到2017年,两产业的耦合度一直很高,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并呈现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由轻度失调发展到勉强协调;从2012年到2016年,耦合协调度持续下降,由勉强协调再次降低到轻度失调;2017年出现回升,重新回到勉强协调的水平。结合同步性的计算结果,得出保定市存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不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根据定量研究的结果,针对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保定市文化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对象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长、消费水平高,同时,文化消费的类型较为多样。保定市文化消费市场需求强烈但文化供给不足,人们最期望增加剧场、音乐厅和演出场所以及文艺演出活动。本文根据研究和调查的结果,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对保定市未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提出建议,要完善相关政策,做好顶层设计;改善产业供给,满足民众需求;培育新业态,促进文旅融合;挖掘文化资源,培育知名品牌;丰富文化内涵,改善旅游体验等,以期推动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92.7;G124
【图文】:

产业融合,胡汉,形式


级的动态平衡,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耦合协调使得系统不断调整,是一种动态的平即便在某个时刻,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程度很高,即耦合度很高,也不一定协调。在各要素的耦合效果是正面的情况下,才是协调的。.4 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的经济现象,2000 年,美国在线与华司的换股合并,标志着产业融合时代的真正到来。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上的进步管制的放松,在产业的边界和交叉处发生技术融合,使得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求发生改变,同时产业的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也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业之间的界得模糊,甚至需要重新划定产业界限(马健,2002)。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来源于方面:市场需求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拉力、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压力以及规松的支撑力(吴颖,2004)。产业之间通过渗透、交叉和重组三种形式进行融合,图 2-1。

耦合机理,保定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业以及旅游演艺娱乐业等。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娱乐及演艺业和文化创意业等。保定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资源、产品和市场上存在着耦合作用的基础,并在各产业的细分行业间相互带动和促进,其耦合机理可用下图表示:

综合发展水平,旅游产业,保定市,协调度


表 5-2 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同步性及评价 U2值 C 值 D 值 P 值 耦合协调度评价 同 0.2791 0.7924 0.3706 0.2422 轻度失调 旅游产 0.2695 0.8883 0.4050 0.3705 濒临失调 旅游产 0.2428 0.9985 0.4792 0.8947 濒临失调 旅游产 0.3393 0.9999 0.5875 1.0349 勉强协调 文化产 0.3280 0.9926 0.5389 0.7836 勉强协调 旅游产 0.2862 0.9905 0.4993 0.7587 濒临失调 旅游产 0.1649 0.9579 0.4707 1.8055 濒临失调 文化产 0.0846 0.8328 0.3973 3.4807 轻度失调 文化产 0.1860 0.9423 0.5132 2.0061 勉强协调 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珊珊;;旅游的历史性特征:唯物史观的审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2 ;《旅游科学》2016年总目录[J];旅游科学;2016年06期

3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16年06期

4 ;全国旅游报刊介绍(一)[J];旅游学刊;1988年01期

5 高野;全国旅游报刊介绍(二)[J];旅游学刊;1988年02期

6 ;深化改革 迎接新的挑战 为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旅游高等学府而奋斗[J];旅游学刊;1988年03期

7 刘德谦 ,张珉;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言摘要[J];旅游学刊;1989年01期

8 孙捷;;美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分析[J];人文地理;1989年04期

9 王敬武;;旅游“专业能力与社会服务”命题的现象学反思[J];中国旅游评论;2013年00期

10 唐晓云;叶琴;;2012年我国旅游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J];中国旅游评论;201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谢凯;;发挥贵州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带动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A];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文化扶贫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3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郭来喜;;地学,现代高端旅游发展之根基[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C];2016年

5 王敬武;;对旅游体验“硬核”学术地位的质疑[A];中国旅游评论2012[C];2012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陈传康;;序言[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携程旅行网高级副总裁 席伟航;文化越多样 旅游越幸福[N];中国文化报;2019年

2 记者 李t$;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19年

3 记者 肖正东 姚浩燕;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北海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池小花 王红梅;“把脉”乡村旅游[N];鄂尔多斯日报;2018年

5 舒心萍;乡村旅游发展还有更大空间[N];中国商报;2018年

6 郭光明;江门:组“最强大脑”助旅游腾飞[N];中国旅游报;2017年

7 金奇 本报记者 李万东;“文化+”为连山旅游业提质[N];辽宁日报;2017年

8 记者 李玲 左登基;2017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京举办[N];中国旅游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孟妮;全域旅游这盘棋怎么下?[N];国际商报;2017年

10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王丽丽 刘若波;“六界”融合 加强旅游强市建设[N];江门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帼;旅游机场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周慧玲;中国大陆省际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福山;金门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赵欣;旅游高峰期景区路网应急交通组织管理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晓霞;旅游信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江民锦;旅游业对井冈山区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雨宁;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2 马恺琪;老年人口旅游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3 郭金;民宿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偏差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4 张华;基于景点评论的京津冀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5 胡丽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6 管陈雷;重庆市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效应[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7 艾会雨;保定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8 王丽霞;福建省乡村旅游效率测度与评价[D];厦门大学;2017年

9 吴兰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安徽省肥西县乡村旅游改造升级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10 朱金悦;初游者与重游者时空行为对比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6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6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