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语境下纳西河灯的涵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7:19
丽江具备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双重头衔。其独特的山城之容和水城之貌以及丰富深厚的纳西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源源不断的来品味古城的魅力。以旅游为契机,纳西族的民族民俗文化因其市场价值而备受重视。民族文化已然成为弘扬本土文化,展示本土形象的符号体系,作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资本被开发利用,寄希望于它能够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旅游语境促使民间民俗艺术产生了当代变异,民间民俗艺术的生产传播由族群内部转向了旅游大众,其功能由祭神祀祖转变为追求娱乐体验和经济利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凝缩成当下族群文化的象征符号。河灯这一普通的民俗事项被搬上了“舞台”成为纳西族众多族姓标志中的其中之一。作为纳西族传统的祭祖仪式中的道具,在当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河灯生存于多种语境中,从而对其意义进行了再造。河灯转变成一种集文化资本、大众消费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兼具了地方性文化表征与大众消费产品的双重属性。 本文以纳西族河灯为案例,通过河灯在传统语境与旅游语境中的对比,分析河灯文化内涵与承载功能的变迁,透视以旅游为媒介的文化涵化对东道主社会的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
【学位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122;F592.7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纳西河灯概述
第一节 纳西河灯简介
第二节 纳西河灯的生存语境
一、丽江古城的地理区位
二、纳西族的文化概况
第三节 作为民间民俗艺术的纳西河灯
第二章 纳西河灯的历史渊源与仪式内涵
第一节 纳西河灯的历史渊源
一、中元习俗、崇宗敬祖
二、三节合一、照冥拯孤
三、驱逐鬼魅、强力护生
第二节 纳西河灯的仪式内涵
一、族群迁徙的缩影
二、人神交流的媒介
三、燃放河灯的仪式
第三章 旅游语境中的纳西河灯
第一节 纳西河灯的涵化
一、文化资本与消费符号
二、族姓身份与情感寄托
第二节 纳西河灯涵化的动因
一、持续性的文化接触
二、自愿或被迫的文化调适
第三节 涵化对纳西河灯的影响
一、涵化与传统民俗的复兴
二、涵化与传统民俗的改变
第四章 旅游语境下民间民俗艺术的涵化
第一节 民间民俗艺术依附机制的涵化
一、宗教信仰的涵化
二、传统民俗的涵化
三、生计方式涵化
第二节 民间民俗艺术内在机制的涵化
第三节 旅游语境下民间民俗艺术的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28153
【学位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122;F592.7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纳西河灯概述
第一节 纳西河灯简介
第二节 纳西河灯的生存语境
一、丽江古城的地理区位
二、纳西族的文化概况
第三节 作为民间民俗艺术的纳西河灯
第二章 纳西河灯的历史渊源与仪式内涵
第一节 纳西河灯的历史渊源
一、中元习俗、崇宗敬祖
二、三节合一、照冥拯孤
三、驱逐鬼魅、强力护生
第二节 纳西河灯的仪式内涵
一、族群迁徙的缩影
二、人神交流的媒介
三、燃放河灯的仪式
第三章 旅游语境中的纳西河灯
第一节 纳西河灯的涵化
一、文化资本与消费符号
二、族姓身份与情感寄托
第二节 纳西河灯涵化的动因
一、持续性的文化接触
二、自愿或被迫的文化调适
第三节 涵化对纳西河灯的影响
一、涵化与传统民俗的复兴
二、涵化与传统民俗的改变
第四章 旅游语境下民间民俗艺术的涵化
第一节 民间民俗艺术依附机制的涵化
一、宗教信仰的涵化
二、传统民俗的涵化
三、生计方式涵化
第二节 民间民俗艺术内在机制的涵化
第三节 旅游语境下民间民俗艺术的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2 魏美仙;;民族村寨旅游展演艺术的意义阐释——以大沐浴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洛克,容绍芬;中国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节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李明华;;中日中元节民俗仪式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828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2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