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凝视理论的荆州古城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偏差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3:32
   信息化推动了“互联网+旅游”产业的融合,这不仅为营销组织提供了策划、推广旅游地形象的有效路径,还为旅游者提供了资源共享、畅谈游历的话语平台。当前旅游市场呈现“形象导向”趋势,越来越多学者从多向度凝视视角,探究旅游地形象差异。旅游形象的偏差程度成为了衡量旅游营销成效的重要标准。古城旅游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璀璨明珠。荆州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但近年来面对古城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旅游关注度呈疲软状态。因此,本文选择荆州古城为案例地,研究营销组织和旅游者双向凝视下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并探究两者产生偏差的机理,旨在为同类型旅游地形象提升及营销推广提供参考。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网络营销文本和旅游者网络游记及在线点评进行处理。首先,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主题标签云可视化、语义网络关系构建,分析两者主题形象特征;其次,通过测算样本的心情指数,分析两者情感形象特征;再者,引入目标吸引力方程以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的变异系数赋权法,测量整体形象构成要素的吸引力强度;最后,从主题形象、情感形象以及整体形象要素吸引力三个维度展开对比,总结营销组织凝视下的投射形象与旅游者凝视下的感知形象的偏差之处,并探究双向凝视视角下的荆州古城旅游形象偏差机理。得出结论如下:第一、营销组织凝视中的荆州古城旅游投射形象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符号,以人文景观为核心吸引力,以美食体验为投射重点的古城旅游地。投射形象表现出几点不足:民俗风情以及节庆活动的宣传内容稍显单薄,购物娱乐等活动项目内容偏单一化,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水平有待强化提高。第二、旅游者凝视中的荆州古城旅游感知形象是:以历史文化为标签,以人文景观为核心吸引力,以生态旅游为新主题,以美食体验为亮点的观光型古城旅游地。其需提升之处表现为: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存有瑕疵,门票收费等景区管理有待合理规范化。第三、对比上述两种凝视视角下的旅游形象得出,荆州古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在主题特征上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存;两者情感形象总体均表现积极,但旅游者凝视下的消极情感占21.09%;比较旅游形象主类目要素的吸引力值时发现,营销组织与旅游者均将旅游资源作为首要凝视对象,而在形象次类目要素凝视中,投射重点与感知关注点存在诸多方面偏差。第四、探究上述两种凝视视角下的荆州古城旅游形象偏差机理发现,两者偏差源于分化偏差、接收偏差和反馈偏差三个维度。分化偏差是凝视者对荆州古城旅游本底形象认识上的差异,是两者产生偏差的本源所在;而接收偏差与反馈偏差是形象在编码、传播和译码过程中由于主体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第五、从五个层面总结提升荆州古城旅游形象的管理启示:拓宽资源主题,满足多元诉求;丰富旅游活动,优化感知情境;规范市场管理,强化感知价值;完善网络设施,打造智慧体验;关注相关群体,夯实情感形象。
【学位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来源,图片,作者


技术路线图

旅游形象,概念模型,旅游者,目的地


游地感知形象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前者表示旅游者对目的地知识和信价的印象,后者指对目的地感情评价的印象。此模型阐释了旅游地的信息刺素和旅游者的个体因素共同作用旅游感知形象的过程,是本文对荆州古城旅象测量的基础,如图 3-1。

符号三角,体系理论,传播符号


对象是指营销者为游客策划及提供的旅游服务及产品;(2)符号的传播和发码过程,传播者和接收者会受到多种因素作用产生偏差;(3)旅游体验即为阐释符号编码的过程。传播符号包括图片、文字、动画表情等料即为传播符号的一种,挖掘网络文本中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偏差,是探究营销者编码与旅游者释码偏差的机理。见图 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子;;千年古城梦——梦回荆州[J];小樱桃(童年阅读);2017年Z2期

2 叶水泉;;荆州古城漫步[J];老同志之友;2014年13期

3 丁松英;;荆州古城漫步[J];内蒙古林业;2013年06期

4 谢赟;;荆州古城旅游业招商引资浅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年04期

5 罗凯敏;;荆州古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年11期

6 谢志英;王智宇;;荆州古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规划[J];山西建筑;2006年24期

7 王新生;荆州古城城墙修缮[J];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1期

8 陈菊桂;荆州古城算命、看相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瞭望周刊;1991年44期

9 丁辉;荆州古城[J];北京文学;2004年08期

10 ;荆州古城[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娜;基于凝视理论的荆州古城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偏差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邓翔;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文化内涵与景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潘琴;荆州城墙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向东红;荆州古城三义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叶窈;长江流域古城的多样性研究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枞;荆州古城保护规划与多维文脉体系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3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