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扎根理论的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演化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2:29
   贫困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顽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逐步开始重视贫困问题,积极开展反贫困行动。其中,旅游因在增长经济、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逐渐成为反贫困的重要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国内外对旅游扶贫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成果多集中于概念辨析、模式探究、效应研究等方面,缺乏对贫困地区居民参与机理的探索与总结。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结合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以广西的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当地居民如何参与旅游扶贫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预调查、正式调查、补充调查等多重方式采集数据,确认研究方向,建立数据库。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相继进行了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得到参与旅游、旅游认知、旅游景区、旅游组织、收入变动、土地变动、劳动力变动、旅游发展状态、旅游扶贫认知、外部因素转换、旅游影响、改进措施、旅游扶贫模式、原始状态、外部因素刺激、弱势博弈16个范畴、“参与旅游扶贫”、“弱势博弈”两大主范畴和“居民参与和弱势博弈”的核心范畴,并依次总结贫困地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故事线,进而构建旅游扶贫演化模型,得出旅游扶贫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在初始参与阶段,当地居民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出于改变落后原始状态的目的参与到旅游扶贫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处于“共赢博弈”状态;在博弈发展阶段,目的地原始状态发生改变,过渡为旅游发展状态。在此过程中,当地居民因积累资本困难未掌握话语权,受限于旅游发展水平放缓等客观条件,与政府和企业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弱势博弈”的局面;最终,旅游扶贫的效率逐渐弱化,进入了停滞阶段。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从模型优化出发,针对性提出优化政府考核机制、适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结合传统生计完善产业链三个建议,以期能缓解旅游业发展需要生产要素与贫困地区当地居民缺少生产要素这一矛盾,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592.7;F3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方向确定——文献回顾法
        1.4.2 数据采集——访谈法
        1.4.3 分析处理——扎根理论分析法
    1.5 研究创新点
        1.5.1 方法运用上的创新
        1.5.2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回顾
        2.1.1 国外旅游扶贫相关研究
        2.1.2 国内旅游扶贫相关研究
        2.1.3 扎根理论研究
    2.2 相关概念解读及理论基础
        2.2.1 PPT、旅游扶贫与扶贫旅游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博弈论理论
    2.3 扎根理论概述
        2.3.1 扎根理论起源及发展
        2.3.2 扎根理论研究步骤
        2.3.3 相关概念说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数据采集
    3.1 数据采集预调查
        3.1.1 预调查设计
        3.1.2 预调查结果
    3.2 正式调查
        3.2.1 主要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3.2.2 个人访谈内容设计
        3.2.3 正式调查结果
    3.3 补充调查
        3.3.1 夏石镇补充调查
        3.3.2 互联网二手数据
        3.3.3 马山县补充调查
    3.4 可靠性检测
    3.5 数据库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概念及范畴提取
    4.1 范畴及概念的确定——开放性编码
        4.1.1 数据编码提炼及命名
        4.1.2 数据性质和维度确定
    4.2 主范畴的确定——主轴性编码
        4.2.1 典范模型
        4.2.2 主范畴提炼
    4.3 核心范畴的确定——选择性编码
        4.3.1 核心范畴提炼
        4.3.2 故事线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解析
    5.1 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模型构建
    5.2 初始参与阶段解析
        5.2.1 原始状态
        5.2.2 外部因素刺激
        5.2.3 参与旅游
        5.2.4 参与方式及观念更新
        5.2.5 旅游影响
    5.3 博弈发展阶段解析
        5.3.1 旅游发展状态
        5.3.2 外部因素转换
        5.3.3 弱势博弈
        5.3.4 后续发展
    5.4 停滞阶段解析
    5.5 改善“弱势博弈”的相关措施
        5.5.1 模型优化
        5.5.2 具体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与讨论
    6.2 局限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祖坤;杜倩文;周婷;;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年10期

2 邸明慧;郑凡;徐宁;张伟;王然;;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县旅游扶贫适宜模式选择[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年03期

3 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年04期

4 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J R Brent Ritchie;;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年01期

5 杨洋;蔡溢;殷红梅;;扎根理论下“90后”旅游者行为TGM模型构建与分析[J];旅游学刊;2015年02期

6 张天问;吴明远;;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幸福感构成——以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为例[J];旅游学刊;2014年10期

7 唐兵;;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8 王汝辉;吴涛;樊巧;;基于扎根理论的三圣花乡旅游景区原住民生存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14年07期

9 陈友华;;我国旅游扶贫模式转型升级新思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6期

10 何琼峰;;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大众点评网北京5A景区的游客评论为例[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文君;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旅游业人员跨文化敏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蒋长春;行政边界地区PPT战略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3 张伟;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8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38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