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9:38
   浙江省既是旅游资源大省又是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到再上台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旅游开发中,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潜力,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关键课题。地文旅游资源在浙江旅游资源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探索地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深度开发是浙江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也为浙江旅游资源的总体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旅游地学和旅游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采用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的地文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借鉴区域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创新性地引入资源储量、丰度、品质分等概念指标对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储量特征、类型品质、区域分布等进行科学评价;最终通过综合品质优势度的比较得出浙江地文旅游资源的五大综合优势类型,即山岳景观旅游资源、地层与矿山遗迹旅游资源、江河湖泊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和海岸海岛旅游资源。 针对地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的对资源科学内涵认识不足、缺少空间整合、产品结构上不合理、利用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在浙江省各地新一轮的旅游开发中应突出以五大优势地文旅游资源为核心的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在旅游品牌及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调整旅游产品功能结构,开发旅游新产品,探索资源利用新途径等重大战略新举措;以开拓旅游发展新思路和创新旅游资源利用方式为主要原则导向,提出五大优势地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进一步提升地文旅游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为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以期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最后,论文以雁荡山为案例进行地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提出地文旅游资源深度利用的思路、品牌效应的提升策略以及资源保护的措施;这不仅有利于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为浙江省其他地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浙江省旅游发展背景
        1.2.2 旅游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资料与数据
        1.4.1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1.4.2 杭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1.4.3 浙江省“三带十区”及海洋旅游规划调查
        1.4.4 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丛书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与启示
        2.1.1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研究
        2.1.2 滨海旅游资源研究
        2.1.3 山地旅游资源研究
        2.1.4 温泉旅游资源研究
        2.1.5 国家公园研究
        2.1.6 国外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与评价
        2.2.1 地文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
        2.2.2 技术与方法研究
        2.2.3 不同类型地文旅游资源研究
        2.2.4 国内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3.1 地层环境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1.1 前震旦系
        3.1.2 震旦系至中三叠统
        3.1.3 上三叠统至白至系
        3.1.4 新生代新近系/古近系
    3.2 构造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3 地形地貌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3.1 地貌总体格局
        3.3.2 山地丘陵与旅游资源
        3.3.3 构造盆地与旅游资源
        3.3.4 平原河谷与旅游资源
第四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1 评价依据与标准
        4.1.1 资源评价依据
        4.1.2 相关标准与概念引入
    4.2 资源总体评价
        4.2.1 资源类型丰度
        4.2.2 旅游资源储量丰度
        4.2.3 旅游资源品质差异
    4.3 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4.3.1 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
        4.3.2 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
    4.4 资源类型优势特征
        4.4.1 类型储量比较优势
        4.4.2 类型品质比较优势
        4.4.3 综合品质优势度
    4.5 资源组合与开发保护
        4.5.1 资源集合区基本情况
        4.5.2 地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4.5.3 地文旅游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设计
    5.1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5.1.1 发挥资源综合优势,提升整体利用水平
        5.1.2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5.1.3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保护力度
    5.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结构优化
        5.2.1 依托优势地文旅游资源,构建三带十区旅游格局
        5.2.2 利用海洋旅游资源潜力,建设十大海洋旅游板块
        5.2.3 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
        5.2.4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省域经典旅游线路
    5.3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结构优化
        5.3.1 稳步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5.3.2 创新发展高端旅游产品
        5.3.3 大力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5.4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与途径创新
        5.4.1 挖掘资源科学内涵,大力提倡科学旅游
        5.4.2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探索资源利用新途径
        5.4.3 加强区域资源联合,拓展资源利用新方式
第六章 浙江省优势地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1 山岳景观旅游资源
        6.1.1 花岗岩类旅游资源
        6.1.2 火山岩类旅游资源
        6.1.3 丹霞景观类旅游资源
    6.2 地层与矿山遗迹旅游资源
        6.2.1 金钉子地层剖面
        6.2.2 矿山遗迹旅游资源
    6.3 江河湖泊峡谷地貌旅游资源
        6.3.1 峡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3.2 江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3.3 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3.4 湿地与温泉旅游资源
    6.4 岩溶洞穴(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6.4.1 地下溶洞的开发
        6.4.2 地表石林与天坑
    6.5 海岸海岛旅游资源
        6.5.1 远岸岛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6.5.2 近岸岛屿及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七章 地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案例研究
    7.1 基本概况
        7.1.1 自然地理概况
        7.1.2 地质概况
    7.2 开发历程
        7.2.1 开发历史
        7.2.2 开发现状
    7.3 旅游资源评价
        7.3.1 景观特色评价
        7.3.2 旅游资源储量评价
        7.3.3 旅游资源品质评价
    7.4 深度开发思路与导向
        7.4.1 地文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7.4.2 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
        7.4.3 开发利用原则导向
        7.4.4 深度利用提升策略
    7.5 资源与环境保护
        7.5.1 资源保护
        7.5.2 生态环境保护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苑;鄢志武;;浅析湖泊水库旅游的开发与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林辰,吴小根,丁登山;峡谷旅游开发研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广胜;王心源;何慧;夏林益;;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夏必琴;陆林;孙晓玲;;我国湖泊旅游:开发、问题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李斌,李燕,常捷;城市水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伍光和;沈永平;;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7 黄金火,林明太,黄秀琳;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研究——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冯淑华;沙润;欧阳冬;;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庞淑英,杨世瑜,秦卫平,黄鲲;基于“概念分层”结构的旅游地质资源评分系统的开发[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52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2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