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26 06:44
   近年来,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一种途径,大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也把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历史文化名镇是特殊的镇域,是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有许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也存在着相对的薄弱环节。本文将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旅游资源现状作了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理论等作为指导,探索性提出了东北地区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模式。本文还对周庄、丽江、平遥等地的旅游发展做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目的是对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本文除结论外,共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节,主要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开发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三章节,选取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城)开发的一些案例,对它们的概况、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它们在开发中可借鉴的经验,以期对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提供帮助; 第四章节,落实到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具体分析上,首先对各历史文化名镇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各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 第五章节,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采用旅游产业链式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随后针对各历史文化名镇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旅游产业链条,最后从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拉长各产业链,以保证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的健康快速发展。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周庄,水乡


商贾货物充盈,很快发展成为这一地带的经济重镇要镇。周庄环境优美,建筑古朴,虽然经历了900多年的沧桑,仍然很好的保存了原来水乡集镇的古风古貌,全镇有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图3-1),沈厅和张厅是极具代表的古建筑[30]。同时,周庄还保存了元、明、清时代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古建筑和流水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图3-2)。图3-1 周庄的明清建筑 图3-2 周庄的水乡风貌Fig.3-1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Fig.3-2 The water village style ofArchitecture in Zhouzhuang zhouzhuang12

周庄,水乡


[30]。同时,周庄还保存了元、明、清时代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古建筑和流水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图3-2)。图3-1 周庄的明清建筑 图3-2 周庄的水乡风貌Fig.3-1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Fig.3-2 The water village style ofArchitecture in Zhouzhuang zhouzhuang12

周庄,昆曲


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这些景观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已经魅力不在,有的却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人文历史方面主要有沈厅、张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以及打田财、摇快船、水乡服饰及昆曲(图3-3)欣赏,这些都是对周庄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呈现。陈逸飞的画下的双桥(图3-4)也是江南的一大旅游景点,这是极富有人文气息的一幅画,这幅画让周庄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图3-3 周庄的昆曲 图3-4 陈逸飞笔下的双桥Fig.3-3 The kunqu of zhouzhuagn Fig.3-4 Bridging desctibed by Chen yifei(2)周庄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周庄20多年的旅游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村镇发展旅游业的典范,但是在旅游开发中也渐渐显示出一些的问题。首先,社会矛盾突显,旅游地由旅游公司统一管理经营,一方面可以形成古镇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另一方面,减少了本地居民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先永;刘冬;贺灿飞;胡雪峰;;北京产业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苏勤,林炳耀;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3 李仕明;构造产业链,推进工业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4 李心芹,李仕明,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6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7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8 刘沛林;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构成及其地域文化特点[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李晓峰;从生态学观点探讨传统聚居特征及承传与发展[J];华中建筑;1996年04期

10 朱松节;沈济清;;论周庄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J];技术与市场;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海霞;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莉;平遥古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6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6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