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旅游扶贫示范村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研究
【部分图文】:
负面效应感知的PCI值为0.588,较高,说明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且居民间分歧较大.如图2所示,负面效应感知的内部差异主要来自于G1(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PCI值高达0.493.经调研、访谈发现,受访人员中有33.9%的人认为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他们普遍认为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旅游旺季来往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增多而导致的;三个旅游扶贫村所毗邻的景区都是以水域为主的景点,比如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都有大面积的水域以及水上项目,游客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水体遭受一定的污染;噪声污染与汽车以及游客的增多脱不了干系.另外一部分人则倾向于认为旅游开发对他们周围生态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一是消极影响还没有严重威胁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二是当地居民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5].图2 壶关县旅游扶贫村居民的负面效应感知平均值及其PCI气泡图
图1 壶关县旅游扶贫村居民的旅游感知平均值其次是G3(扩大了村民贫富差距),受访者中有81%的人认为旅游发展导致村中出现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现象.访谈中了解到,经营农家乐的老板一年的收入高达50万,而景区门口卖纪念品的年长者的年收入仅有1万元.而旅游扶贫村中这种现象还有很多.
由图4可知,社会成本感知的内部差异主要来自于D1(使当地出现了赌博等不良行为)和D2(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安全感),其感知平均值均为负值,表明居民并不认为旅游发展使当地出现了赌博等不良行为、给当地带来了不安全感等这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居民之间还存在小小的分歧.居民中有92%的不同意旅游发展使当地出现了赌博等不良行为,受访者中仅仅有47名居民认为旅游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出现了赌博等不良行为;84%的居民不认为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安全感,仅仅有14名居民表示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加、外来商户的增多扰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图4 壶关县旅游扶贫村居民的社会成本感知平均值及其PCI气泡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洪;;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古村落旅游感知形象研究——以福建培田村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2 王平;;基于旅游感知视角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23期
3 张文静;徐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桐庐县瑶琳镇农户旅游感知和参与意愿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4 王军军;;基于旅游感知的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J];现代园艺;2019年24期
5 李永芬;高姗;;探索少数民族农业旅游资源以及典型特色——评《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年10期
6 钱惠新;;基于旅游感知视角的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淮安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12期
7 周学军;李勇汉;;社区居民的扶贫旅游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旅游影响感知、态度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7期
8 焦剑;;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评《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植物检疫;2019年06期
9 严璐璐;;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评《旅游感知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0年03期
10 杨丹丹;蒋作明;;农户乡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意愿研究——以岳西河南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静;基于居民视角的乡村旅游感知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郭哲;陶渊明田园诗乡村价值旅游感知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杰龙;乡村旅游农户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及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陈晓逸;基于居民及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7年
5 周丹初;居民感知视角下信阳市郝堂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年
6 杨丽佳;向海蒙古族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向莉琼;基于旅游感知的滨海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陈杏;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1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6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