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20:29
   近年来,旅游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指引下,合理有序地迅猛发展。互联网及移动客户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几近彻底地改变了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生活方式、发展手段及策略重点,网络不仅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网络搜索已然成为广大公民获取目的地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信息、网络舆情跃然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首要来源,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判断依据。然而,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覆盖面广,影响因素繁多,网络的信息爆炸效应和舆论聚合效应,强化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力度,加之建立于信息不对称发展起来的一种业态,其行业敏感系数极高,基于此,旅游业得益于时代发展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危机爆发的潜在因素。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构成的基本单元,网络的开放增加了其信息源的扩大,来自各个旅游者甚至用户的评论,各个媒体对宏观环境的报道屡见不鲜,旅游突发事件的揭露也随着网络的覆盖家喻户晓。作为信息搜集的主要平台,这些信息源的存在,改变了传统景区宣传单一化、官方化的传播方式,转变了传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增加了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因子,目的地突发事件的网络强化和反馈对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作用更为显著,不仅加大旅游者决策行为变化的几率,也为引发旅游市场波动埋下隐患,甚至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大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网络形象的监测预警十分必要。本研究从危机预警的角度出发,将旅游景区网络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危机影响因子,构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预警指标体系,以网络信息报道及评论作为数据来源,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技术,结合MATLAB软件的使用,完成样本数据的仿真训练与检测,结构验证模型性能良好,并从管理者角度,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举措、新思路。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第1部分:介绍网络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方式及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的背景信息,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阐述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论文研究切入点,明确当下对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部分:解释相关概念及分析相关理论,为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内容包括对旅游景区网络形象、旅游危机、景区危机预警、自媒体与网络舆情以及BP神经网络相关概念的释义,论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危机理论、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指标设置、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以及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方案提供理论支持。第3部分:构建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结合网络传播特性,以及专家评定方法,论文从网络信息性质、信息来源以及信息内容三个层面,研究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影响因子,即基于传播信息属性区分下的来自各个传播主体的不同文本信息内容的多层影响因子,以构建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影响因子模型,完成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第4部分: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体系。首先利用网络爬虫软件、NLPIR等计算机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息采集、统计与分析,并运用专家打分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处理,得到仿真和训练的样本数据,然后结合研究问题设计出BP神经网络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学习与检测,得出模型评判结果,完成基于该模型的危机预警系统设计。第5部分:建构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模型,提出应对战略及对策。以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系统为核心,结合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生命周期系统以及网络舆情传播模式,建立其危机预警管理模型;从管理者角度,提出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方针与管理程序,利用网络文本信息可量化、可传播的特点,提出“线上监控与宣传,线下管理与提升”的应对战略,创新式地提出网络源起型、网络与现实并存型、现实型源起型三类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的应对对策。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183;F59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关于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研究
        1.3.2 关于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的研究
        1.3.3 关于BP神经网络应用的研究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景区
        2.1.2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
        2.1.3 旅游景区危机
        2.1.4 旅游景区危机预警
        2.1.5 网络舆情与融媒体
        2.1.6 人工神经网络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认知与感知形象理论
        2.2.2 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理论
        2.2.3 网络传播模式理论
        2.2.4 旅游者风险决策理论
        2.2.5 BP神经网络理论
        2.2.6 扎根理论
3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3.1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影响因子解析
        3.1.1 网络文本分析
        3.1.2 影响因子模型
    3.2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设计
        3.2.2 指标属性说明
4 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与应用
    4.1 样本数据采集
        4.1.1 景区选择
        4.1.2 网站选取
        4.1.3 样本内容抓取与分析方法
        4.1.4 指标计算与权重设定
        4.1.5 数据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4.2 BP神经网络设计
        4.2.1 输入节点指标确定
        4.2.2 隐藏层节点数选择
        4.2.3 输出节点选择
    4.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训练与检测
        4.3.1 样本仿真训练
        4.3.2 样本检测
    4.4 BP神经网络的应用分析
        4.4.1 BP神经网络应用的结果分析
        4.4.2 BP神经网络应用的机理分析
5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管理
    5.1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管理模型
    5.2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管理方针与程序
        5.2.1 管理方针
        5.2.2 管理程序
    5.3 旅游景区网络形象危机预警应对战略与对策
        5.3.1 总体战略
        5.3.2 应对对策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打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兴洋;沈雪瑞;梁佳;;在线信息搜索对目的地感知形象演化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10期

2 沈体雁;黄宁;彭长江;徐海涛;;中国景区网络形象指数研究——基于互联网内容分析方法[J];旅游学刊;2015年06期

3 孙魏魏;黎枫;;突发性旅游危机预警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沈雪瑞;李天元;;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11期

5 李鹏;韩毅;;扎根理论视角下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的案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19期

6 朱翠兰;侯志强;;基于网络口碑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厦门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3年04期

7 李悦铮;李鹏升;黄丹;;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2期

8 李朝静;唐幼纯;黄霞;;BP神经网络的应用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08期

9 何芸;杨晓霞;;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述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徐婧璇;符国基;刘木莲;王玉君;;基于混沌理论的海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高军;中国内文化群体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武超群;网络环境下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玲;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保险业产业安全预警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唐亮;基于神经网络的旅游突发事件预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韩笑飞;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贺德红;我国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5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5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