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长治盆地史前遗存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7 05:16
   长治盆地地处山西省东南部,近年来在该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先秦时期文化遗存,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本文首先运用地层学、类型学等方法对长治盆地史前遗存进行梳理,确定其文化性质,建立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其次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来探讨长治盆地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交流与互动的方式、途径和历史背景。最后经过对长治盆地史前聚落形态变迁的研究,综合分析该地区史前时期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阐述研究的时空范围、以往考古发现和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根据现有材料在分期的基础上建立长治盆地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该地区仰韶文化可分为三期6段,龙山时代早期遗存可分为两期4段,龙山时代晚期遗存可分为2段。第三章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探讨该地区与周邻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交流的方式、途径和历史背景。研究表明,仰韶文化早、中期该地区主要受豫西晋南地区文化影响;仰韶文化晚期,豫北冀南和晋中地区文化因素大量进入长治盆地;龙山时代早期,豫西晋南、晋中和豫北冀南地区文化在长治盆地展开激烈角逐,最终豫北冀南文化占据上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龙山晚期。第四章运用聚落考古的方法对该地区聚落形态变迁和社会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仰韶文化早期长治盆地遗址发现数量少,面积比较小,社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仰韶文化中期遗址数量激增,聚落等级开始分化,出现聚落群,社会得到初步发展;仰韶文化晚期,遗址数量下降,浊漳河南源、西源遗址减少,社会发展处于低谷;龙山时代早期,遗址数量到达一个高峰,社会较为繁荣;龙山时代晚期遗址数量下降,但仍高于仰韶文化时期,社会较为稳定。第五章为结语。长治盆地地处豫西晋南、晋中和豫北冀南三大文化区交汇地带,成为三大文化系统争夺的重点区域,文化面貌复杂多样,始终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仰韶文化时期该地文化面貌与豫西晋南地区大体相当,龙山时代文化面貌与豫北冀南地区基本一致。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8
【部分图文】:

长治,盆地,新石器时期,石门


图 1- 1 长治盆地位置示意图、时间范围长治盆地史前遗存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1]。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存尚未发现;中期遗存发现较少,仅在武乡县石门乡牛鼻子

遗物,长治,遗址,尖底瓶


5678图 2- 1 长治小神遗址出土遗物采:6、H68:22) 2、6. 盆(H17:3、H75:22) 3、7. 尖底瓶(采:1、采:10) 4、8. 罐H48:9)段,钵敞口微敛,弧腹,口沿外侧有一周红色宽带(图 2-1,5)。

鼓腹,彩陶盆,仰韶文化,遗物


弧腹,凹底(图 2-3,8)。敛口盆敛口,厚圆唇,弧腹微鼓,平底(图2-3,9、10。钵有敛口和直口两种,敛口钵,鼓腹,平底(图 2-3,11、12);直1 2 3 4 567 8 9 1011 12 13 14 151617 18 19 20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图 2- 3 屯留柳行遗址出土仰韶文化遗物1. 高领罐(H1:22) 2、4、5. 鼓腹罐(H1:6、57、5) 3. 盆形罐(H1:3) 6、7. 彩陶盆(H1:1、64)8. 卷沿盆(H1:7) 9、10. 敛口盆(H1:25、2) 11~14、23. 钵(H1:10、11、21、18、15) 15. 盆形瓮(H1:9) 16. 平底瓶(H1:24) 17~21. 尖底瓶(H1:24、84、102、118、136、127) 22. 壶(H1:60)24. 器座(H1:23) 25~27. 杯(H1:31、32、142) 28、29. 器盖(H1:52、149)口钵,弧腹,平底微凹(图 2-3,13、14)。尖底瓶多均为重唇口,从重唇口形态变化看,似乎存在早晚差异(图 2-3,17~21)。束腰形器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宣阳;;城镇化进程中石门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同行;2016年08期

2 闫景阳;;论黑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北方文学;2016年23期

3 西门杏庵;;汉字里的中国故事——品味古老厚重的中原文化,领略汉字之美[J];南腔北调;2017年04期

4 李生信;;语言:民族文化的活化石[J];北方语言论丛;2016年00期

5 常敏学;;中原文化在法语国家外宣研究[J];北方文学;2017年08期

6 张多勇;;见证历史文化的交错与融合张多勇[J];丝绸之路;2017年15期

7 谭继和;前景畅想 巴蜀特色文化区[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1期

8 蓝万炼;论文化区研究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徐建春;文化区的意义及先秦浙江文化区的演变[J];浙江学刊;1990年01期

10 况光贤;;文化区[J];地理译报;198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长治盆地史前遗存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骆丹;香港八和会馆八和粤剧学院粤剧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3 张伟坤;安徽省文化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

4 陈芸;台湾眷村文化保存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5 徐韶钢;阜新代海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郭龙;青铜球形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梦迪;马克思劳动思想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比较、融通与发展[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8 王玉皎;清代东北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9 杨笑妮;燕文化墓葬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10 李学慧;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传承的创意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8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