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UGC文本数据分析的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5:36
  黑色旅游作为一种"另类"的旅游形式,具有比"寻常"旅游形式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黑色旅游日渐为大众关注和接受的今天,其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为研究对象,基于携程、百度旅游、马蜂窝3家旅游网的线上点评数据,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质性研究,并构建了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模型。结果表明:(1)本研究将黑色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划分包括9个一级类目和30个二级类目的分析体系;(2)到访者对参观动机、基础设施、情感态度、价值评估这四个类目感知程度最深;(3)情感形象在黑色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中占绝对比重,并贯穿于游览的全过程。 

【文章来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03期 第101-115页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UGC文本数据分析的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图1 分析类目构建过程示例

高频词,社会网络,范畴


在前述分析类目的构建中,已通过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两个步骤生成30个初始范畴并精炼出9个主范畴,因此在接下来的模型构建中主要采取选择性编码的方式识别统领各个范畴的核心范畴,同时结合原始文本资料,在不断比对与权衡的基础上开发“故事线”,本研究以到访者参观的时间顺序为参照,将各主要范畴串联起来,构建了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模型如图3所示。图3 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模型

模型图,黑色,模型,情感


图2 高频词社会网络首先,黑色旅游目的地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有所差异,它是由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黑色事件”沉淀形成的“凝结着情感的目的地”,这些情感主要是黑色事件中的死亡恐怖,会对接触者(包括到访者和听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并激发丰富的情感体验。黑色事件本身以及由黑色事件生发的“情感因素”共同形成到访者的“游前形象”,此时,这些人的脑中便已形成对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预判,该预判就包含了初步的情感形象。随后,游客带着预判去认识黑色旅游目的地,在参观过程中,游前形象会对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而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会对到访者的游前形象进行强化或者调整,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彼此作用,经过参观体验的调整之后,游客对黑色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正式形成,正式形成的感知形象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部分,认知中有情感,情感中有认知,彼此之间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最后,这一感知形象通过人脑的认识与升华,形成对黑色旅游目的地的“评估与反馈”,同时,评估与反馈会对感知形象进行二次强化。在该模型中,情感形象在感知形象中占绝对比重,并贯穿于游览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黑色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谢伶,王金伟,吕杰华.  资源科学. 2019(03)
[2]扎根理论在我国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评述[J]. 雍天荣,陈元元.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5(16)
[3]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 张高军,李君轶,张柳.  旅游科学. 2011(04)
[4]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邹菲.  评价与管理. 2006(04)
[5]黑色旅游研究初探[J]. 李经龙,郑淑婧.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厦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D]. 郭江铃.厦门大学 2017
[2]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农业旅游概念界定研究[D]. 张瑜.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07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07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