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06:51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知识素养的提升,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当前,乡村旅游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游客消费升级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是十分迫切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了中外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新视角下,以德州市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平原地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举措。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第二章,主要是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重新界定了乡村旅游概念,把乡村旅游概括为发生在乡村居民活动及周边区域,以乡村性为根本标志,以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为核心吸引物,与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相关联,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旅游者所进行的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娱乐、度假、运动、购物等旅游活动;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德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总结了发展现状和模式,包括景区开...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德州市旅游区位图
图 3-2 德州市旅游交通图看,德州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全市耕地面积 966 万亩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和肉蛋奶、蔬菜、瓜。因市内缺乏特色鲜明的山水、历史文化等类型的旅游资发展乡村旅游提供重要支撑,农村地区集聚了 80%的旅,大禹文化、太阳文化、燕赵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羿射日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汉代东方朔等在德州都留下许多佳话,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诸如宁津杂技、运河船工号舞、德平大秧歌、德州高跷、德州跑驴、木版年画、刺绣重要组成部分,为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夯实远近闻名,地方美食不胜枚举,县市区小吃和特产各具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J]. 牛君仪. 农业经济. 2014(09)
[2]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J]. 王国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3]旅游发展与产业融合“四化”[J]. 徐文雄. 旅游学刊. 2011(04)
[4]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 王润,刘家明,陈田,田大江. 地理学报. 2010(06)
[5]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与开发[J]. 毛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基于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J]. 李玉新. 社会科学家. 2008(08)
[7]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 吴必虎,伍佳. 旅游科学. 2007(03)
[8]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 张艳,张勇. 经济地理. 2007(03)
[9]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 经济地理. 2007(02)
[10]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 王龙,武邦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硕士论文
[1]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肖湘君.湘潭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5196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德州市旅游区位图
图 3-2 德州市旅游交通图看,德州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全市耕地面积 966 万亩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和肉蛋奶、蔬菜、瓜。因市内缺乏特色鲜明的山水、历史文化等类型的旅游资发展乡村旅游提供重要支撑,农村地区集聚了 80%的旅,大禹文化、太阳文化、燕赵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羿射日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汉代东方朔等在德州都留下许多佳话,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诸如宁津杂技、运河船工号舞、德平大秧歌、德州高跷、德州跑驴、木版年画、刺绣重要组成部分,为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夯实远近闻名,地方美食不胜枚举,县市区小吃和特产各具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J]. 牛君仪. 农业经济. 2014(09)
[2]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J]. 王国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3]旅游发展与产业融合“四化”[J]. 徐文雄. 旅游学刊. 2011(04)
[4]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 王润,刘家明,陈田,田大江. 地理学报. 2010(06)
[5]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与开发[J]. 毛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基于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J]. 李玉新. 社会科学家. 2008(08)
[7]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 吴必虎,伍佳. 旅游科学. 2007(03)
[8]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 张艳,张勇. 经济地理. 2007(03)
[9]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 经济地理. 2007(02)
[10]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 王龙,武邦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硕士论文
[1]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肖湘君.湘潭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5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3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