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游客行为与感知的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滇越铁路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31 04:21
  线性文化遗产因其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经济驱动力而成为遗产沿线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曾对西南地区商贸发展、文化交流、思想进步、民族融合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滇越铁路受现代化交通建设影响,往日功能逐渐褪去,正在与旅游业快速融合的过程中向文化遗产资源转型。由于处于转型初期,对滇越铁路的旅游发展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多个节点的游客行为和感知调查,从游客视角对滇越铁路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与分析,并相应提出联合越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化打造滇越铁路主题旅游项目、专注游客体验建设旅游全产业链三个针对性建议,以促进滇越铁路遗产旅游的未来发展和铁路沿线社会进步与文化复兴。 

【文章来源】:中国名城. 2020年08期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游客行为与感知的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滇越铁路为例


游客行为逻辑链图

链图,游客,信息获取,意愿


图1 游客行为逻辑链图在同行者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是与朋友、同学、同事结伴前来滇越铁路旅游的。亲子和敬老旅游占19%,与伴侣一起旅游占16%,此两者可视为家庭出游。独自一人旅游占受访者的12%,还有少数游客参加旅行团。从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滇越铁路旅游与传统旅游目的地有较大区别,由于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行团和家庭出游还没有成为绝对主力市场。从交通方式选择看,私家车自驾游方式占55%,说明客源市场以近程为主(云南省内游客占大多数)。部分远程游客到达云南省会昆明后,选择租车自驾或火车方式前往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如河口、蒙自等地),这一方面体现了云南交通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滇越铁路客运停运后目前以“多节点、不连通”的旅游空间组织形式出现(图3)。

比例图,游客,方式,铁路


有38%的游客在滇越铁路沿线游玩1 d,逗留3 d以内的游客占80%,在漫长的滇越铁路沿线散落着无数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历史古城、民族风韵,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表明旅游产品吸引力和营销力度有待加强,应在丰富旅游供给的同时开发契合游客品位的旅游产品与项目。从滇越铁路旅游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比例可以辅证以上观点,45%的受访者在滇越铁路沿线的旅游花费不到此次出游总花费的20%,另有36%的游客支出不到总支出的40%,可见滇越铁路并非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大多游客属于其他著名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的溢出市场,而且这部分游客市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动力均不足。3.2 游客感知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数字足迹的文化遗产地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 寇丽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2]中西方游客对我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研究——基于游客网络评论的内容分析[J]. 吴筝,隋丽娜.  经济论坛. 2018(06)
[3]“原真性”视角下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感知研究——以世界遗产地安徽宏村为例[J]. 王博杰.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4)
[4]关于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历史和保护价值浅析[J]. 杨洋.  建筑与文化. 2018(02)
[5]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J]. 崔卫华,杨成林.  中国文化遗产. 2018(01)
[6]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关系研究——以嘉峪关关城景区为例[J]. 柳红波,郭英之,李小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1)
[7]工业遗产旅游价值的货币化核算研究——以中东铁路建筑群为例[J]. 宋鑫.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
[8]遗产旅游价值游客感知及其提升策略——基于网络信息的内容分析[J]. 刘娟,方世敏,宁志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7(06)
[9]时序-区域研究方法下的中东铁路工业遗产整体价值研究[J]. 邵龙,高飞.  工业建筑. 2017(11)
[10]鼓浪屿人流承载力分析——基于行为数据和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研究[J]. 李渊,付航.  中国文化遗产. 2017(04)



本文编号:2948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48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