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容量研究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2 19:43
旅游环境容量(TCC)概念被视为管理环境敏感区的制胜法宝,它激励了管理者们仅通过限制游客人数来解决游客利用的问题。然而应用于户外旅游管理中,须多方考量实质、生态、社会心理等容量,方能增加评估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内旅游需求旺盛,各类景区超载现象严重,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下降。这引起了许多经营管理者和学者的重视,并重新回归需求方面研究游客的心理容量。作为唯一一个从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容量概念,旅游心理容量的科学评估是容量评估架构中极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指标主要有满意度、拥挤感知、游客密度和环境影响感知等。国内较多采用满意度作为评估指标(周年兴,2003;李睿,2007),主要依据使用量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或改变的程度来评定。由于满意度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逐渐被拥挤感知所替代。多数研究结果显示拥挤感知所具有的操作性强和规范性的特点,对旅游心理容量来说是个很好的评估指标(Manning,1996;林晏州,2000),但在国内却尚未用于旅游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建立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模型为目标,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拥挤感知为评估指标推估旅游心理容量。研究采用两...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进展
第一节 相关概念探讨
一、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二、旅游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三、拥挤(Crowding)
四、规范(Norms)
五、拥挤感知(Perception of Crowding)
六、拥挤规范(Crowding Norms)
第二节 旅游心理容量相关研究进展
一、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心理容量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旅游心理容量的研究进展
三、国内对旅游心理容量的重视和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进度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进度
二、结构安排
第四章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理论模型研究
第一节 旅游心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指标探讨
一、满意度(Satisfaction)
二、偏好遇见人数(Contact Preference)
三、拥挤感知(Perceived Crowding)
第三节 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探讨
一、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
二、变量释义及研究假设
第四节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构建
一、拥挤感知回归方程的构建
二、拥挤规范的测量模型
三、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
第五章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测量
第一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一、范围及由来
二、地缘背景及交通区位
三、历史文化
四、自然人文遗存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过程
三、分析方法
第四节 分析结果
一、基础资料分析
二、影响拥挤感知因素分析
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
第五节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的验证与修正
一、拥挤感知影响因素的修正
二、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模型的验证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建议与展望
一、游客管理
二、硬件设施管理
三、旅游冲突管理
四、旅游者的负面行为
第三节 研究限制与不足
一、研究限制因素
二、研究方法改进
三、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游客管理工具比较表
附录二 旅游心理容量影响因素及变量解释
附录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游客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J]. 李睿,戎良.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0)
[2]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的探讨[J]. 李代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心理容量超载问题初探[J]. 范玉翔.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2)
[4]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 周年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5]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 崔凤军,刘家明. 地理科学进展. 1998(01)
[6]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 杨锐. 城市规划汇刊. 1996(06)
[7]论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J]. 崔凤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01)
[8]旅游环境计划[J]. Edward Inskeep,郭庆,杨鸿雁. 地理译报. 1989(03)
[9]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保继刚. 中国环境科学. 1987 (02)
本文编号:2953519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进展
第一节 相关概念探讨
一、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二、旅游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三、拥挤(Crowding)
四、规范(Norms)
五、拥挤感知(Perception of Crowding)
六、拥挤规范(Crowding Norms)
第二节 旅游心理容量相关研究进展
一、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心理容量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旅游心理容量的研究进展
三、国内对旅游心理容量的重视和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进度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进度
二、结构安排
第四章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理论模型研究
第一节 旅游心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指标探讨
一、满意度(Satisfaction)
二、偏好遇见人数(Contact Preference)
三、拥挤感知(Perceived Crowding)
第三节 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探讨
一、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
二、变量释义及研究假设
第四节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构建
一、拥挤感知回归方程的构建
二、拥挤规范的测量模型
三、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
第五章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测量
第一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一、范围及由来
二、地缘背景及交通区位
三、历史文化
四、自然人文遗存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过程
三、分析方法
第四节 分析结果
一、基础资料分析
二、影响拥挤感知因素分析
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
第五节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的验证与修正
一、拥挤感知影响因素的修正
二、旅游心理容量的评估模型的验证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建议与展望
一、游客管理
二、硬件设施管理
三、旅游冲突管理
四、旅游者的负面行为
第三节 研究限制与不足
一、研究限制因素
二、研究方法改进
三、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游客管理工具比较表
附录二 旅游心理容量影响因素及变量解释
附录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心理容量游客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J]. 李睿,戎良.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0)
[2]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的探讨[J]. 李代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心理容量超载问题初探[J]. 范玉翔.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2)
[4]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 周年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5]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 崔凤军,刘家明. 地理科学进展. 1998(01)
[6]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 杨锐. 城市规划汇刊. 1996(06)
[7]论环境质量与环境承载力[J]. 崔凤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01)
[8]旅游环境计划[J]. Edward Inskeep,郭庆,杨鸿雁. 地理译报. 1989(03)
[9]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保继刚. 中国环境科学. 1987 (02)
本文编号:2953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5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