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9:18
咸宁市是湖北省古民居的聚集地,古民居数量、质量以及规模、保存完好程度,在全省位居前列,其特色鲜明、品类齐全、价值深厚,不仅是徽派建筑中的一颗明珠,而且是本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目前,咸宁市古民居的保护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的双重压力下,古民居的消失速度日益加快。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咸宁市古民居资源意义重大,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及批示,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人们乡愁、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是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是弘扬咸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咸宁区域文化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咸宁市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走访座谈的方式,着重从古民居基本情况、古民居保护修缮情况、古民居旅游开发情况等方面,客观详实地摸清了咸宁市古民居保护与利用问题的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运用国内外关于古民居保护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性地分析出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着重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几个概念定义
2.1.1 传统村落
2.1.2 咸宁古民居
2.1.3 保护与利用
2.2 主要古民居保护理论概述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平衡机制
2.2.4 协同治理理论
2.2.5 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3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现状
3.1 咸宁市概况
3.2 咸宁古民居概况
3.3 咸宁古民居主要特点
3.3.1 特色鲜明
3.3.2 品类齐全
3.3.3 分布广泛
3.3.4 价值深厚
3.4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与利用调查问卷情况
3.4.1 调研基本情况
3.4.2 调研结果
3.5 咸宁古民居保护利用情况
3.5.1 利用资源争取政策支持
3.5.2 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3.5.3 完善保护的法规
3.5.4 开展修缮保护
3.5.5 探索与生态旅游结合
第4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问题与原因
4.1 古民居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保护意识不强
4.1.2 自然损毁加剧
4.1.3 人为破坏严重
4.1.4 保护力度不够大
4.1.5 利用方式粗放,成效不明显
4.2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古民居的利用价值缺乏认识
4.2.2 体制因素造成管理缺失
4.2.3 盲目追求利益造成流失严重
4.2.4 保护资金缺乏,研究保护人才匮乏
第5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5.1 高远定位认识古民居
5.1.1 立足精神区位定位
5.1.2 确立学术地位
5.1.3 紧扣文化内涵定位
5.1.4 立足品牌定位
5.1.5 立足经济发展定位
5.2 细化措施保护古民居
5.2.1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5.2.2 完善依法保护的机制
5.2.3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
5.2.4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2.5 多措并举,确保古民居保护取得实效
5.3 科学规划利用古民居
5.3.1 综合利用,坚持一盘棋规划
5.3.2 点面结合,融入区域化规划
5.3.3 突出特色,差异化规划
5.4 创新理念开发古民居
5.4.1 开放的理念
5.4.2 市场的理念
5.4.3 规模的理念
5.4.4 特色的理念
5.5 研究制定突破性的扶持政策
5.5.1 法定资金保障,解决古民居保护后顾之忧
5.5.2 创新制度设计,依法流转集体建设用地
5.5.3 确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利用方式
5.5.4 加强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融合
5.5.5 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实现古民居“活态传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80个村田野调查:莫用城市克隆乡村[J]. 吴振东. 半月谈. 2017 (03)
[2]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刍议[J]. 吴纪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3]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白聪霞,陈晓键. 华中建筑. 2016(12)
[4]新农建设中以乡土文化传承来保护湘西民族传统村落研究[J]. 罗明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12)
[5]基于文化—生态可持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为例[J]. 李小寒,李泽新,于林. 城市. 2016(11)
[6]基于博弈理论济南古村落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以朱家峪古村落为例[J]. 崔云霞.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3)
[7]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研究[J]. 陈小春.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8]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探究[J]. 孙薏.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3)
[9]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 朱雪梅,林垚广,范建红,王国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对桂北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的思考[J]. 林亦凡.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11)
硕士论文
[1]基于价值评判下的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 叶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韩城古城民居保护及其利用[D]. 文超.华侨大学 2014
[3]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D]. 杨雪.武汉纺织大学 2014
[4]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应用模式研究[D]. 俞世海.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62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几个概念定义
2.1.1 传统村落
2.1.2 咸宁古民居
2.1.3 保护与利用
2.2 主要古民居保护理论概述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平衡机制
2.2.4 协同治理理论
2.2.5 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3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现状
3.1 咸宁市概况
3.2 咸宁古民居概况
3.3 咸宁古民居主要特点
3.3.1 特色鲜明
3.3.2 品类齐全
3.3.3 分布广泛
3.3.4 价值深厚
3.4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与利用调查问卷情况
3.4.1 调研基本情况
3.4.2 调研结果
3.5 咸宁古民居保护利用情况
3.5.1 利用资源争取政策支持
3.5.2 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3.5.3 完善保护的法规
3.5.4 开展修缮保护
3.5.5 探索与生态旅游结合
第4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问题与原因
4.1 古民居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保护意识不强
4.1.2 自然损毁加剧
4.1.3 人为破坏严重
4.1.4 保护力度不够大
4.1.5 利用方式粗放,成效不明显
4.2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古民居的利用价值缺乏认识
4.2.2 体制因素造成管理缺失
4.2.3 盲目追求利益造成流失严重
4.2.4 保护资金缺乏,研究保护人才匮乏
第5章 咸宁市古民居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5.1 高远定位认识古民居
5.1.1 立足精神区位定位
5.1.2 确立学术地位
5.1.3 紧扣文化内涵定位
5.1.4 立足品牌定位
5.1.5 立足经济发展定位
5.2 细化措施保护古民居
5.2.1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5.2.2 完善依法保护的机制
5.2.3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
5.2.4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2.5 多措并举,确保古民居保护取得实效
5.3 科学规划利用古民居
5.3.1 综合利用,坚持一盘棋规划
5.3.2 点面结合,融入区域化规划
5.3.3 突出特色,差异化规划
5.4 创新理念开发古民居
5.4.1 开放的理念
5.4.2 市场的理念
5.4.3 规模的理念
5.4.4 特色的理念
5.5 研究制定突破性的扶持政策
5.5.1 法定资金保障,解决古民居保护后顾之忧
5.5.2 创新制度设计,依法流转集体建设用地
5.5.3 确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利用方式
5.5.4 加强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融合
5.5.5 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实现古民居“活态传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80个村田野调查:莫用城市克隆乡村[J]. 吴振东. 半月谈. 2017 (03)
[2]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刍议[J]. 吴纪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3]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白聪霞,陈晓键. 华中建筑. 2016(12)
[4]新农建设中以乡土文化传承来保护湘西民族传统村落研究[J]. 罗明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12)
[5]基于文化—生态可持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为例[J]. 李小寒,李泽新,于林. 城市. 2016(11)
[6]基于博弈理论济南古村落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以朱家峪古村落为例[J]. 崔云霞.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3)
[7]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研究[J]. 陈小春.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8]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探究[J]. 孙薏.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3)
[9]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 朱雪梅,林垚广,范建红,王国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对桂北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的思考[J]. 林亦凡.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11)
硕士论文
[1]基于价值评判下的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 叶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韩城古城民居保护及其利用[D]. 文超.华侨大学 2014
[3]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D]. 杨雪.武汉纺织大学 2014
[4]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应用模式研究[D]. 俞世海.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7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