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9:28
20世纪末期以来,因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危状态,后继乏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底,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全国拉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进入了有序开展阶段,作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的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也存在很大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理论、旅游文化学理论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以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开发为切入点,分析显示: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开发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与文化兼容、语言交流障碍与歌词低俗、基础设施不完善与策划人才匮乏、传承人断代现象严重、保护开发资金匮乏以及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对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分析提出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想。在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意义以及开发原则的论证下,提出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即加...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的界定
1.3.1 研究对象地域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歌圩文化旅游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1.2 民俗文化的概念
2.1.3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概念
2.2 歌圩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契合
2.2.1 歌圩的概念
2.2.2 歌圩文化的概念
2.2.3 歌圩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契合
2.3 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
2.3.3 旅游文化学理论
2.3.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概况
3.1.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
3.1.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内容
3.1.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特点
3.1.4 南宁市壮族歌圩的发展概况
3.1.5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分析
3.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3.1 区域内歌圩文化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与歌圩文化的兼容
3.3.2 语言交流障碍与部分歌词内容的低俗
3.3.3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与策划人才的匮乏
3.3.4 歌圩文化传承人断代现象严重
3.3.5 保护开发所需资金匮乏
3.3.6 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第4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4.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4.1.1 经济基础较雄厚
4.1.2 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4.1.3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4.1.4 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机遇分析
4.2.1 政府政策的重视
4.2.2 区域合作的加强
4.2.3 大旅游气候的带动
4.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4.3.1 田野调查情况
4.3.2 旅游开发潜力影响因素
4.3.3 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第5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5.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5.1.1 弘扬和保护歌圩文化遗产
5.1.2 加强民族交流沟通,构建区域和谐
5.1.3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减少区域经济差距
5.1.4 加强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5.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5.2.1 突出资源特色的原则
5.2.2 保护优先原则
5.2.3 “游客中心”原则
5.2.4 保持原生元素不变原则
5.2.5 效益原则
5.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5.3.1 加大歌圩文化旅游保护宣传和传承力度
5.3.2 加强交流沟通及正确引导
5.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5.3.4 深度培育传承环境
5.3.5 加大资金投入
5.3.6 资源的区域整合与开发
5.3.7 构建和谐的壮族歌圩文化旅游系统
5.3.8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J]. 陈文捷,阳国亮,温丽玲,黄荣娟. 东南亚纵横. 2009(11)
[2]图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歌圩[J]. 廖明君. 歌海. 2009(04)
[3]新时期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 毕亮,潘宝明,芮婷婷,刘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4]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作用分析[J]. 韩灵梅. 消费导刊. 2008(11)
[5]论歌圩文化的特征及其开发价值[J]. 赵国辉. 民族论坛. 2008(04)
[6]广南壮族“三月三”歌圩[J]. 赵丽. 民族音乐. 2007(06)
[7]坡芽歌书与壮族歌圩[J].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8]壮族歌圩文化[J]. 李顺萍. 传承. 2007(04)
[9]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的起源和发展现状[J]. 王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2)
[10]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及其保护原则的理论思考[J]. 龙先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研究[D]. 马木兰.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推广[D]. 陈峰.新疆财经大学 2007
[3]天水文化旅游开发探析[D]. 欧越男.长安大学 2007
[4]广西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D]. 黎天业.广西师范大学 2006
[5]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张春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顾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870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的界定
1.3.1 研究对象地域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歌圩文化旅游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1.2 民俗文化的概念
2.1.3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概念
2.2 歌圩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契合
2.2.1 歌圩的概念
2.2.2 歌圩文化的概念
2.2.3 歌圩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契合
2.3 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
2.3.3 旅游文化学理论
2.3.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概况
3.1.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
3.1.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内容
3.1.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的特点
3.1.4 南宁市壮族歌圩的发展概况
3.1.5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分析
3.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3.1 区域内歌圩文化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与歌圩文化的兼容
3.3.2 语言交流障碍与部分歌词内容的低俗
3.3.3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与策划人才的匮乏
3.3.4 歌圩文化传承人断代现象严重
3.3.5 保护开发所需资金匮乏
3.3.6 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第4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4.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4.1.1 经济基础较雄厚
4.1.2 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4.1.3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4.1.4 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机遇分析
4.2.1 政府政策的重视
4.2.2 区域合作的加强
4.2.3 大旅游气候的带动
4.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4.3.1 田野调查情况
4.3.2 旅游开发潜力影响因素
4.3.3 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第5章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5.1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5.1.1 弘扬和保护歌圩文化遗产
5.1.2 加强民族交流沟通,构建区域和谐
5.1.3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减少区域经济差距
5.1.4 加强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5.2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
5.2.1 突出资源特色的原则
5.2.2 保护优先原则
5.2.3 “游客中心”原则
5.2.4 保持原生元素不变原则
5.2.5 效益原则
5.3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5.3.1 加大歌圩文化旅游保护宣传和传承力度
5.3.2 加强交流沟通及正确引导
5.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5.3.4 深度培育传承环境
5.3.5 加大资金投入
5.3.6 资源的区域整合与开发
5.3.7 构建和谐的壮族歌圩文化旅游系统
5.3.8 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J]. 陈文捷,阳国亮,温丽玲,黄荣娟. 东南亚纵横. 2009(11)
[2]图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歌圩[J]. 廖明君. 歌海. 2009(04)
[3]新时期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 毕亮,潘宝明,芮婷婷,刘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4]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作用分析[J]. 韩灵梅. 消费导刊. 2008(11)
[5]论歌圩文化的特征及其开发价值[J]. 赵国辉. 民族论坛. 2008(04)
[6]广南壮族“三月三”歌圩[J]. 赵丽. 民族音乐. 2007(06)
[7]坡芽歌书与壮族歌圩[J].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8]壮族歌圩文化[J]. 李顺萍. 传承. 2007(04)
[9]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的起源和发展现状[J]. 王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2)
[10]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及其保护原则的理论思考[J]. 龙先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研究[D]. 马木兰.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推广[D]. 陈峰.新疆财经大学 2007
[3]天水文化旅游开发探析[D]. 欧越男.长安大学 2007
[4]广西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D]. 黎天业.广西师范大学 2006
[5]东北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张春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顾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27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02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