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01:36
旅游资源是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旅游生产力的布局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数量以及质量的组合状态,反映了一定景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内部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关系下旅游资源分布的集聚程度和集聚状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时空安排、速度、规模以及效益,因此,对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白哈巴森林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从白哈巴森林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理论,对白哈巴森林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点、线和域面要素分析。通过对空间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于景区的中部,所处位置相对分散,主要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为主;线要素以白哈巴村为中心向其它旅游资源点发散,连通度良好,但道路设施条件差;白哈巴风景区和那仁风景区为景区的两个主要域面要素,几乎涵盖了景区的所有旅游资源点,组合了景区中的人文、水域风光及生物资源等...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旅游资源
1.2.2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林学
1.4.2 系统理论
1.4.3 区域科学理论
1.4.4 空间结构理论
1.4.5 区城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1.4.6 景观生态学
1.5 研究方法
1.6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1.6.1 存在问题
1.6.2 研究前景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景区概况及研究准备
2.1 白哈巴森林景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土壤
2.1.4 水文资源
2.1.5 生物资源
2.1.6 旅游资源
2.1.7 景区经营现状
2.2 研究准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步骤
3 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要素分析
3.1 点要素
3.2 线要素
3.3 域面要素
3.3.1 白哈巴风景区
3.3.2 那仁风景区
3.4 空间要素分析
4 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4.1 森林景观资源特点
4.1.1 植被类型
4.1.2 植被的垂直分布
4.1.3 林地现状
4.1.4 森林类型分布现状
4.2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的指标基础
4.3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指标
4.3.1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状态指标
4.3.2 景观要素斑块指标
4.3.3 景观异质性指标
4.4 白哈巴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4.4.1 白哈巴森林景区森林景观空间结构总体特征分析
4.4.2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
5 白哈巴森林景区空间结构合理性研究
5.1 人口空间结构指标
5.2 经济结构指标
5.3 生态效益指标
5.3.1 涵养水源效益
5.3.2 水土保持效益
5.3.3 改良土壤效益
5.3.4 改善小气候效益
5.3.5 抑制风沙效益
5.3.6 吸收二氧化碳效益
5.3.7 游憩资源效益
5.3.8 野生生物保护效益
5.4 指标分析
5.5 空间结构合理性建模
5.5.1 回归分析方程的建立
5.5.2 回归参数检验
5.5.3 回归方程的计算与检验
5.6 实证分析
5.7 对策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市场前景[J]. 卢琪. 新疆林业. 2009(06)
[2]浙江牛头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J]. 梁金兰.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2)
[3]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分析[J]. 王威,郑小贤,梁雨,刘姗,杨馥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2)
[4]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J]. 梁美霞,刘怀如. 福建林业科技. 2007(04)
[5]县域森林景观资源功能区划初探——以江西婺源县为例[J]. 欧阳勋志,廖为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5)
[6]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 李建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0)
[7]南京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空间结构优化[J]. 赵清,郑国强,黄巧华. 地理学报. 2007(08)
[8]基于RS及GIS的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袁传武,吴保国,史玉虎,唐万鹏,胡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03)
[9]山西省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J]. 刘秀丽,王国梁,刘江荣.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10]宁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 段学成,朱晓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5)
硕士论文
[1]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 张娜.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云南省人力资源空间结构及合理布局研究[D]. 李正升.云南师范大学 2004
[3]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及其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D]. 马晓龙.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0235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旅游资源
1.2.2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林学
1.4.2 系统理论
1.4.3 区域科学理论
1.4.4 空间结构理论
1.4.5 区城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1.4.6 景观生态学
1.5 研究方法
1.6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1.6.1 存在问题
1.6.2 研究前景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景区概况及研究准备
2.1 白哈巴森林景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土壤
2.1.4 水文资源
2.1.5 生物资源
2.1.6 旅游资源
2.1.7 景区经营现状
2.2 研究准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步骤
3 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要素分析
3.1 点要素
3.2 线要素
3.3 域面要素
3.3.1 白哈巴风景区
3.3.2 那仁风景区
3.4 空间要素分析
4 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4.1 森林景观资源特点
4.1.1 植被类型
4.1.2 植被的垂直分布
4.1.3 林地现状
4.1.4 森林类型分布现状
4.2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的指标基础
4.3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指标
4.3.1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状态指标
4.3.2 景观要素斑块指标
4.3.3 景观异质性指标
4.4 白哈巴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4.4.1 白哈巴森林景区森林景观空间结构总体特征分析
4.4.2 森林景观资源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
5 白哈巴森林景区空间结构合理性研究
5.1 人口空间结构指标
5.2 经济结构指标
5.3 生态效益指标
5.3.1 涵养水源效益
5.3.2 水土保持效益
5.3.3 改良土壤效益
5.3.4 改善小气候效益
5.3.5 抑制风沙效益
5.3.6 吸收二氧化碳效益
5.3.7 游憩资源效益
5.3.8 野生生物保护效益
5.4 指标分析
5.5 空间结构合理性建模
5.5.1 回归分析方程的建立
5.5.2 回归参数检验
5.5.3 回归方程的计算与检验
5.6 实证分析
5.7 对策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市场前景[J]. 卢琪. 新疆林业. 2009(06)
[2]浙江牛头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J]. 梁金兰.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2)
[3]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分析[J]. 王威,郑小贤,梁雨,刘姗,杨馥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2)
[4]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J]. 梁美霞,刘怀如. 福建林业科技. 2007(04)
[5]县域森林景观资源功能区划初探——以江西婺源县为例[J]. 欧阳勋志,廖为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5)
[6]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 李建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0)
[7]南京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空间结构优化[J]. 赵清,郑国强,黄巧华. 地理学报. 2007(08)
[8]基于RS及GIS的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袁传武,吴保国,史玉虎,唐万鹏,胡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03)
[9]山西省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J]. 刘秀丽,王国梁,刘江荣.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10]宁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 段学成,朱晓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5)
硕士论文
[1]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 张娜.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云南省人力资源空间结构及合理布局研究[D]. 李正升.云南师范大学 2004
[3]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及其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D]. 马晓龙.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0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05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