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求关系的大太白山旅游区整体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18:16
随着秦岭旅游的深化发展和太白山旅游发展过程中大量问题的暴露,对太白山地区的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本文尝试通过对现有太白山地区旅游供需状况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太白山的旅游发展策略,从而在丰富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为实践工作提供意见和参考。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文献、实地调研、业界人士访谈等方式,分析了太白山旅游市场的分化状况以及旅游供给要素的差异化分布,探讨了太白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整体开发这一解决现有供需矛盾的开发策略。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分析结论:(1)从需求角度来看,太白山旅游需求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太白山大众旅游者和背包旅游者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行为特征方面有着重大区别,同时二者对于住宿条件、解说系统、交通条件、环境状况、紧急救援、步行道、通讯保障等因子的重要性和满意度都有着不同判断。(2)从供给角度来看,太白山南北坡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且基础设施状况不同。从资源分布来看,太白山南坡整体森林景观效果优于北坡,破坏程度较小;北坡受人为干扰因素多,一些动物遭到捕猎或被迫迁移到更隐蔽的地方,可以看到的机会大大减...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太白山背包旅游者客派结构图
以太白山大熊猫和太白红杉为例: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将原全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向北水平推移了13km,成为名符其实的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从太白山大熊猫分布示意图(图3一l)中,我们看出太白山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太白山秦岭主脊以南、青水河以北太白河流域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和龙洞沟网;其次,在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的南侧、秦岭主脊以北黑河上游的万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且与周围新建或拟建的双音山保护区、娘娘山保护区、黄柏源保护区、板桥保护区等众多保护区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保护区体系(图3一2),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保护着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康、朱鹃、独叶草、太白红杉等。这些地区所拥有的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对以参观、猎奇、探险、求知、科考为主要目的生态旅游者形成极大吸引力,而作为保护濒危物种的这些地区开展大众旅游,势必会加速该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珍稀动植物的灭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J]. 张河清. 旅游学刊. 2009(06)
[2]生态旅馆:旅游消费趋于“绿色”[J]. 郭淑华. 绿叶. 2007(06)
[3]论大洪山区域旅游联合开发[J]. 杨伟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02)
[4]湘粤赣“红三角”地区旅游产品整体开发[J]. 王发兴. 经济地理. 2006(03)
[5]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J]. 梁明珠,张欣欣. 经济地理. 2006(02)
[6]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变化及其创新发展——以“泛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为例[J]. 秦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 宋金平,杜红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5)
[8]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5)
[9]“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J]. 唐上君.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10]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泛西安独立旅游目的地构建研究[J]. 黄金火,马晓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06757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太白山背包旅游者客派结构图
以太白山大熊猫和太白红杉为例: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将原全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向北水平推移了13km,成为名符其实的我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从太白山大熊猫分布示意图(图3一l)中,我们看出太白山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太白山秦岭主脊以南、青水河以北太白河流域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和龙洞沟网;其次,在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的南侧、秦岭主脊以北黑河上游的万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且与周围新建或拟建的双音山保护区、娘娘山保护区、黄柏源保护区、板桥保护区等众多保护区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保护区体系(图3一2),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保护着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康、朱鹃、独叶草、太白红杉等。这些地区所拥有的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对以参观、猎奇、探险、求知、科考为主要目的生态旅游者形成极大吸引力,而作为保护濒危物种的这些地区开展大众旅游,势必会加速该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珍稀动植物的灭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J]. 张河清. 旅游学刊. 2009(06)
[2]生态旅馆:旅游消费趋于“绿色”[J]. 郭淑华. 绿叶. 2007(06)
[3]论大洪山区域旅游联合开发[J]. 杨伟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02)
[4]湘粤赣“红三角”地区旅游产品整体开发[J]. 王发兴. 经济地理. 2006(03)
[5]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J]. 梁明珠,张欣欣. 经济地理. 2006(02)
[6]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变化及其创新发展——以“泛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为例[J]. 秦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 宋金平,杜红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5)
[8]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5)
[9]“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J]. 唐上君.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10]基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泛西安独立旅游目的地构建研究[J]. 黄金火,马晓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06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06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