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4:43
上世纪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随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困境,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保护生存家园的绿色浪潮,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渐被生态的理念所改版。对于旅游业而言,生态旅游也在这一背景下适时出现,并被广泛接受成为全新的一种业态,直至今日。各国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身生态资源,大力投入到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去。学术界特别是关注旅游发展的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纷纷投入到生态旅游的研究中去,大量的成果不断呈现。国际社会关于生态旅游的关注比较早,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不仅注重对其本国的生态旅游的关注,对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但同时生态资源丰富的国家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实际开发水平和理论研究能力都靠前;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此方面的认识相对较晚,且在早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相关概念,逐步在国内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无论是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形成,还是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与旅游业的结合,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资源充足,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丰富独特,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基础理论
(一) 旅游资源
(二) 生态旅游
(三)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四) 生态旅游的特点
(五) 旅游经济研究基础理论
五、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基础调查与分析
一、泰顺县基本情况
(一) 地理条件
(二) 社会经济条件
(三) 交通条件
二、泰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评价
(一)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二) 泰顺县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三、泰顺县生态旅游情况的调查
(一) 旅游者基本特征
(二) 旅游者行为特征
(三) 旅游者需求特征
(四) 调查总体结论
第三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一) 生态环境优良
(二) 自然资源丰富
(三) 遗产旅游资源众多
(四) 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五) 稀缺资源得天独厚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散,板块效应不明显
(二)宏观区位不佳,景区配套建设滞后
(三)小水电大开发,景观价值受影响
(四)景区管理不明,旅游发展阻碍多
三、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机遇
(一) 面临旅游发展黄金时期
(二) 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三) 交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泰顺县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
(一) 游客需求多样化
(二) 区域旅游竞争日益加剧
第四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与规范
一、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二、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原则
(一)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二) 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三) 统筹协调,融合发展
(四) 创新机制,多方参与
第五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具体对策
一、注重引导,提升生态旅游意识
二、提倡共享,提高生态旅游利益
三、制定政策,强化制度保障
四、注重培养,加快人才成长
五、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旅游
六、立足实际,打造特色生态旅游
第六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一、泰顺县生态旅游市场定位
(一) 核心目标市场
(二) 基本目标市场
(三) 机会目标市场
二、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三、打造六大生态旅游品牌体系
(一) “梦圆古廊桥”品牌体系
(二) “沐浴氡泉水”品牌体系
(三) “探秘乌岩岭”品牌体系
(四) “观光飞云湖”品牌体系
(五) “重走红军路”品牌体系
(六) “休闲乡村游”品牌体系
四、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五、泰顺县生态旅游路线设计
(一) 近期旅游路线开发
(二) 中远期旅游路线开发
第七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营销宣传策略
一、推进“三大生态旅游营销工程”
(一) 网络营销工程
(二) 合作营销工程
(三) 目的地营销工程
二、打造营销亮点
三、打开“三大市场突破口”
四、重点营销战略
(一) 产品导向战略
(二) 渠道营销战略
(三) 智慧营销战略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一、主要结论
二、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理解误区分析[J]. 陈求隆.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05)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 付文超. 科技信息. 2008(33)
[3]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胡绿俊. 知识经济. 2008(02)
[4]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王帅,郭庆霞,吴纯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5]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吕华. 焦作大学学报. 2007(03)
[6]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J]. 张敬惠,崔志伟. 商场现代化. 2007(03)
[7]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张秀清,周巧姝.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
[8]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对策[J]. 梁歆梧,陈玉雪.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09)
[9]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 张逸. 林业经济问题. 2002(01)
[10]背景资料 中国森林旅游资源[J]. 可亭. 中国林业. 2001(08)
博士论文
[1]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 佟敏.东北林业大学 2005
[2]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絮飞.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吴易明.江西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泰顺县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包秀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锐.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崔雪松.河北大学 2004
[4]生态旅游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D]. 潘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55516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基础理论
(一) 旅游资源
(二) 生态旅游
(三)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四) 生态旅游的特点
(五) 旅游经济研究基础理论
五、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基础调查与分析
一、泰顺县基本情况
(一) 地理条件
(二) 社会经济条件
(三) 交通条件
二、泰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评价
(一)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二) 泰顺县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三、泰顺县生态旅游情况的调查
(一) 旅游者基本特征
(二) 旅游者行为特征
(三) 旅游者需求特征
(四) 调查总体结论
第三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一) 生态环境优良
(二) 自然资源丰富
(三) 遗产旅游资源众多
(四) 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五) 稀缺资源得天独厚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散,板块效应不明显
(二)宏观区位不佳,景区配套建设滞后
(三)小水电大开发,景观价值受影响
(四)景区管理不明,旅游发展阻碍多
三、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机遇
(一) 面临旅游发展黄金时期
(二) 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三) 交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泰顺县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
(一) 游客需求多样化
(二) 区域旅游竞争日益加剧
第四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与规范
一、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二、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原则
(一)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二) 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三) 统筹协调,融合发展
(四) 创新机制,多方参与
第五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发展具体对策
一、注重引导,提升生态旅游意识
二、提倡共享,提高生态旅游利益
三、制定政策,强化制度保障
四、注重培养,加快人才成长
五、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旅游
六、立足实际,打造特色生态旅游
第六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一、泰顺县生态旅游市场定位
(一) 核心目标市场
(二) 基本目标市场
(三) 机会目标市场
二、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三、打造六大生态旅游品牌体系
(一) “梦圆古廊桥”品牌体系
(二) “沐浴氡泉水”品牌体系
(三) “探秘乌岩岭”品牌体系
(四) “观光飞云湖”品牌体系
(五) “重走红军路”品牌体系
(六) “休闲乡村游”品牌体系
四、泰顺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五、泰顺县生态旅游路线设计
(一) 近期旅游路线开发
(二) 中远期旅游路线开发
第七章 泰顺县生态旅游营销宣传策略
一、推进“三大生态旅游营销工程”
(一) 网络营销工程
(二) 合作营销工程
(三) 目的地营销工程
二、打造营销亮点
三、打开“三大市场突破口”
四、重点营销战略
(一) 产品导向战略
(二) 渠道营销战略
(三) 智慧营销战略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一、主要结论
二、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理解误区分析[J]. 陈求隆.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05)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 付文超. 科技信息. 2008(33)
[3]浅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胡绿俊. 知识经济. 2008(02)
[4]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王帅,郭庆霞,吴纯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5]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吕华. 焦作大学学报. 2007(03)
[6]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J]. 张敬惠,崔志伟. 商场现代化. 2007(03)
[7]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张秀清,周巧姝.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
[8]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对策[J]. 梁歆梧,陈玉雪.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09)
[9]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 张逸. 林业经济问题. 2002(01)
[10]背景资料 中国森林旅游资源[J]. 可亭. 中国林业. 2001(08)
博士论文
[1]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 佟敏.东北林业大学 2005
[2]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絮飞.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 吴易明.江西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泰顺县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包秀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锐.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崔雪松.河北大学 2004
[4]生态旅游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D]. 潘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55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5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