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GIS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23 15:44
  川西高原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任何不合理的生态旅游活动都可能对川西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环。川西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状况有一定差异,因此采用合理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对川西高原进行评价和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地生态保护的分区和措施,对于保护脆弱的川西高原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并对川西高原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川西高原生态旅游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要素层、18个指标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以GIS技术为基础,以1km栅格为评价单元,在咨询相关专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ARCGIS中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为川西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划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内涵
        1.2.2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1.2.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1.2.4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1.2.5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
        1.2.6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创新点与特色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 地理位置
    2.2 旅游资源概况
        2.2.1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2.2.2 旅游资源独特、珍贵,稀有性强
        2.2.3 旅游资源富集度高
    2.3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3.1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2.3.2 环境脆弱,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2.4 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2.4.1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2.4.2 生态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 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1 评价方法
        3.1.1 叠加分析法
        3.1.2 人工智能法
        3.1.3 基于 GIS 和多因子加权综合法的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3.2 评价原则
    3.3 基于生态旅游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
        3.3.1 生态旅游的内涵
        3.3.2 指标选取
    3.4 权重确定
        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4.2 构造判断矩阵
        3.4.3 权重计算与排序
        3.4.4 计算指标权重
    3.5 评价标准
4 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1.1 生态旅游资源
        4.1.2 环境承载力
        4.1.3 旅游基础条件
        4.1.4 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4.2 单因子分析
    4.3 综合评价
        4.3.1 适宜区
        4.3.2 较适宜区
        4.3.3 较不适宜区
        4.3.4 不适宜区
5 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5.1 旅游地生态保护区划与措施
        5.1.1 生态旅游区
        5.1.2 生态培育区
        5.1.3 生态保护区
    5.2 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5.2.1 科学编制规划
        5.2.2 防治地质灾害
        5.2.3 防治水土流失
        5.2.4 保护生物多样性
        5.2.5 加强法制建设
        5.2.6 注重藏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5.2.7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J]. 李俊英,胡远满,闫红伟,唐强,祝跃,刘志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5)
[2]基于共生理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研究[J]. 丁艳平.  特区经济. 2010(07)
[3]基于GIS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以泸水县为例[J]. 李益敏,刘素红,李小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5)
[4]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程火生,吕弼顺,崔哲浩,倪晓娇,张晶.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0(01)
[5]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 刘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2)
[6]基于RS、GIS的黄土高原环境脆弱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 李会琴,侯林春,肖拥军,薛重生.  测绘科学. 2009(06)
[7]大旅游战略下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若尔盖县为例[J]. 董锁成,李斌,金贤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5)
[8]川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对策[J]. 张发会,何飞,何亚平,樊华,降廷伦.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6)
[9]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 李忠武,部先蓉,王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四川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J]. 杨晓华,马朝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1)



本文编号:3155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55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