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大兴安岭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21-04-29 08:29
  自从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已经逐步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大兴安岭地区地处我国最北部,属于森林气候环境,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游牧民族,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大兴安岭地区除了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地缘优势以外,文化遗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鲜卑先民嘎仙洞遗址、近代工矿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鄂伦春少数民族民俗等。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事业不断发展,但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遗产资源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当从旅游学的角度与文化遗产理论相结合,充分对其进行评估,发掘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的价值,并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利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学科资料,并分析国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数据,查找地方史志资料。反映大兴安岭地区整体的文化遗产现状,并为大兴安岭地区文化遗产事业与旅游经济的充分结合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保护和发展。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大兴安岭地区的文化遗产
    (一) 文化遗产的概念
    (二) 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功能
二、大兴安岭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一) 大兴安岭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
    (二) 大兴安岭地区鲜卑先民嘎仙洞遗址
    (三) 大兴安岭地区的近现代遗存
三、大兴安岭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鄂伦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金矿的采金工艺
四、大兴安岭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 旅游经济
    (二) 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开发
    (三)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的特点
    (四)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
五、文化遗产在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一) 大兴安岭地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分析
    (二) 保护性开发鄂伦春民俗文化遗产资源
    (三) 提升文化遗产在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开发中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建设与企业发展——以漠河金矿(1888-1897)为中心的考察[J]. 郭崇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历史演变[J]. 都永浩.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06)
[3]鄂伦春族萨满音乐[J]. 刘桂腾.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4]“萨满”词源与词义考析[J]. 郭淑云.  西北民族研究. 2007(01)
[5]民族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J]. 牟维珍.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06)
[6]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J]. 赵宾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6(02)
[7]黑龙江十八站遗址的新材料与年代[J]. 张晓凌,于汇历,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06(02)
[8]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J]. 闫喜琴.  贵州民族研究. 2006(01)
[9]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J]. 姚大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鄂伦春民歌的文化内涵与形态研究[J]. 刘晓滨,刘远.  中国音乐. 2005(01)

硕士论文
[1]论民族文化振兴与旅游开发[D]. 刘广锐.四川大学 2007
[2]中国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顾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67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67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